……</p>
张安平对她态度温和,是因为张安平已经在心里收编了她,且郑翊也让张安平认可了,要是没认可,张安平会将温和的一面展现给她?</p>
面对张铁铁,不要以为你是飞鸿仙子就能例外……</p>
咳咳,言归正传。</p>
从秘密据点出来后,张安平便来到了沈飞的住处——沈飞的住处是中统安排的,周围都是中统的特务,所以张安平乔装打扮了一番。</p>
女装?</p>
当然不是,沈飞级别的不够、颜色不对,自然是见不到女装的张安平的。</p>
以暗号的方式跟沈飞碰头,进入沈飞住所后,沈飞小心问:“区座?”</p>
他被收押的内幕,不仅没有告诉郑翊,就连沈飞也是瞒着的,但显然沈飞对自家区座充满了自信,相信张安平绝对不会傻乎乎的“送人头”。</p>
张安平笑了笑,也不解释,直接问道:“你这边有什么进展?”</p>
沈飞则回答:“我感觉快要锁定目标了!”</p>
“感觉”这个词,出现在汇报中是很不严谨的,但沈飞就是这般的自信——相比于残酷的上海谍战战场,中统局本部这边简直就是一个温室。</p>
所以他很自信的用到了“感觉”这两个字。</p>
张安平知道沈飞的性子,看他如此说便道:“先不要收网,盯紧些,把他的上线找出来。”</p>
“是!”</p>
……</p>
张安平早就跟老戴对计划细节方面进行了沟通,这个计划中最关键的有两方面:</p>
第一,战场的选址、防空部队的秘密调动;</p>
第二,尽快圈定重庆防空司令部内可疑的对象,将可疑对象缩小到数人规模后,才能在放出消息后进行更精准、更有效的进行布控,从而找到奸细。</p>
第一条由老戴亲自解决,也就只有他才能通过侍从室,秘密就近调动几支非重庆防空司令部所属的防空部队,张安平可没这个能力。</p>
张安平趁着秘密准备第一条的功夫,伪装后以外援的身份进入到了郑翊所领导的秘密调查组,协助郑翊缩小可疑名单。</p>
接连几日,张安平泡在防空司令部堆积如山的各种档案中,通过一次次的会议记录、军令记录等等各种资料,再辅以郑翊的调查组秘密查到的各种讯息,研究着各种可疑人员。</p>
对具体情况打个比方,譬如防空司令部为应对日军的空袭,秘密调整了一个防空营的驻地,想要在日军来袭的时候打日军一个措手不及。</p>
但最后的结果是无功而返——这可能就涉及到泄密,但也有可能是日军更改了航线所致。</p>
通常这种情况防空司令部内部也是要进行泄密调查的,即便得出个日军更改航线所致的结论,但总归是要有留下档案的。</p>
张安平便是在这些复杂、纷乱的档案中寻找可疑的线索。</p>
一连沉溺了三天时间,他终于将本就缩小的名单限制在了九个人。</p>
尽管相比之前提供的名单只少了七个人,但对于整个秘密调查组的工作来说却要少一大截,效率提高了不止两倍。</p>
郑翊看着张安平重新提供的名单,暗暗佩服张安平分析能力的同时,拿笔指着一个名字说道:</p>
“这个人应该划掉吧?”</p>
郑翊指着的姓名是一个唤作“赫尔·韦纳”的德国人,此人曾是德国顾问团中的一员,专门负责对德械防空装备的指导。</p>
抗战爆发后德国人撤走顾问团,赫尔·韦纳和几位德国顾问做出了惊人的决定——放弃在德国国防军的身份,选择以平民的身份帮助国民政府抵抗侵略。</p>
甚至有德国顾问战死在了战场,就如被国民政府追授为上校的冯·施梅林少尉。</p>
也正是因为施梅林少尉的缘故,中国军人对留在国内的德国顾问非常的信任、尊敬。</p>
郑翊这种生性怀疑一切的特工,看到赫尔·韦纳这个名字后,毫不犹豫的就要划掉,正是因为这种缘故。</p>
但这个动作让张安平皱眉,他问:</p>
“你是什么身份?”</p>
郑翊愣了半晌才道:“军统局特工。”</p>
张安平看着她不说话,郑翊被张安平看得发毛,迟疑了一阵后道:</p>
“长官,我知错了。”</p>
“调查奸细,只要是可疑人员,哪怕这个人是我,也绝对不能轻易的下结论——只有证据才能洗清怀疑对象的嫌疑,除此之外,其他所有的身份都不顶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