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大臣们见状,纷纷起身,低头行礼,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许知夏站在原地,心中百感交集。她看着这些表面上满是忠诚的大臣们,却清楚知道,他们真正关心的不过是个人得失与权力博弈。
而于景川则站在一旁,表情冷峻,似乎对这一切早有预料。他的目光最终停留在许知夏身上,似乎有些许复杂的情绪,但很快又被他收回,转身离开。
许知夏默默地看着他的背影,心中忽然有些迷茫。
袭慕寒的文章一经发表,立刻在盛京的士人中引起了轩然大波。袭慕寒素有才名,他的文采出众,在朝堂和市井之间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因此,文章一面世,便迅速传遍了各大书院和富贵人家。许多读者拿到文章后,都在纷纷称赞袭慕寒笔力的高超,直到最后一段结尾。
文中写道:“她,是那朵盛放的梅花,原本应该在这片广阔的江山中自由绽放,然而她却被无情的暴风摧残,带着她所有的希望和愿景,远嫁他乡,最终为别人编织了梦的枷锁。”这段话看似感伤,实际却暗含深意。文章结尾,写的是一个女子在命运的选择面前如何屈从,她的生命与爱情都被摧残成了他人的工具和交换条件。
文章中深藏的隐喻,没人能立即看出,但随着人们逐渐反思,大家很快就联想到炎国使团的到来,以及近期宫中对于许知夏的联姻安排。许多人心生疑虑,觉得这篇文章是在影射许知夏与炎国的联姻,尤其是文章结尾的凄美与无奈的语气,更让人感到许知夏即将沦为一个被安排的牺牲品。
文章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在盛京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无论是市井的小民还是朝中的大臣,大家都在谈论着这篇文章,许多原本对联姻保持沉默的人也开始为许知夏发声,指责皇帝和朝廷将她当作政治工具,剥夺了她选择未来的权利。甚至有部分人拿起笔来,写信给朝廷,要求对许知夏的婚姻问题给予更多的尊重和选择。
许知夏从宫中回来后,便听说了这篇文章的事,她眉头紧蹙,心中不禁升起一阵烦闷。她明白袭慕寒的意图,这篇文章虽然没有直言,但他的含蓄与隐晦,却让所有人都能明白他的立场——他是在批判她将要与炎国联姻的命运。
更让许知夏感到愤怒的是,文章所描述的那个女子的“悲剧”似乎就是她的未来,而这正是她最不愿意接受的事实。她本来就已经被逼无奈,想要改变这一切,却没想到连最有影响力的大儒都在背后推波助澜,煽动舆论,令她陷入了更加难堪的境地。
与此同时,许知夏的贴身丫鬟也回报说,许多前来朝见的贵族和学士,私下里议论纷纷,纷纷猜测她即将成为炎国太子的妃子,许多人甚至表示,许知夏的选择不仅会影响到她个人的命运,还会影响到盛京和炎国之间的和平。
“这简直是......太可笑了!”许知夏心里暗骂道。她从未想过会被如此公开地置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而这一切,仿佛都不是她能够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