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p>
“陛下圣明!”</p>
李承乾躬身行礼,心中却是一阵冷笑。</p>
“还有一事,”李承乾继续说道。</p>
“臣此番前往醉乡国,不仅化解了边境危机,还学到了不少治国之道,臣深感自身学识浅薄,不足以担此大任,因此,臣恳请陛下,准许臣前往太学进学,潜心修习,以期将来更好地为大唐效力。”</p>
奉旨前往太学进学后,李承乾第二日便动身前往太学府。太学府乃大唐最高学府,汇聚了天下英才。</p>
这日,太学府的学傅们早已恭候多时,却迟迟不见太子的身影。</p>
虽说李承乾在他们眼中不过是个不学无术的草包,但毕竟是当朝太子,大唐的血脉,他们纵然心中不悦,也只能强压怒火,耐心等待。</p>
日上三竿,李承乾才姗姗来迟。他一进门便拱手作揖,连连道歉:“诸位学傅久等了,实在抱歉。今日天气寒冷,本宫一时贪睡,竟起晚了,还望诸位学傅海涵。”</p>
为首的太傅皮笑肉不笑地说道。</p>
“无妨,太子殿下乃万金之躯,我等身为臣子,自然是该等的。”这番话看似恭敬,实则暗藏机锋,阴阳怪气。</p>
这时,一位年轻的学傅忍不住开口道:“太傅当年可是先帝的伴读,学识渊博,名满天下。就算是太子殿下,也应对太傅敬重三分才是。”</p>
此言一出,原本还算融洽的气氛顿时变得有些尴尬。太傅闻言,立刻正襟危坐,面露严肃之色。</p>
李承乾冷眼扫过众人,语气陡然转冷:“哦?莫非是要本宫给太傅跪下,太傅才肯原谅本宫的迟到之罪?”</p>
太傅一听,连忙起身,惶恐道:“使不得,使不得!太子殿下乃储君,老臣岂敢让太子殿下行此大礼?折煞老臣了!”</p>
虽说他们打心眼里瞧不起这位草包太子,但君臣之别,尊卑之序,却是他们不敢逾越的雷池。</p>
一番闹剧过后,太傅开始授课。他今日讲的是诗词歌赋,抑扬顿挫,口若悬河。</p>
李承乾坐在最后一排,听得昏昏欲睡。周围的学生们见状,纷纷投来鄙夷的目光。</p>
在他们看来,这位太子殿下果然如传闻中那般,是个不学无术的草包。</p>
太傅讲到兴起,突然停了下来,说道:“诗者,言志也。好的诗词,或抒发壮志豪情,或描绘山川秀美,或寄托离愁别绪......今日,老夫便以‘豪迈’为题,考一考诸位。谁能作一首豪迈的诗句,让老夫品鉴品鉴?”</p>
此言一出,堂下的学生们顿时来了精神。他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p>
这时,几个平日里就与李承乾不对付的学生起了坏心思,他们相互使了个眼色,然后齐声说道:“太子殿下才华横溢,学富五车,作一首豪迈的诗句,自然是不在话下!”</p>
“是啊,太子殿下,您就别谦虚了,快让我们开开眼界吧!”</p>
“我等对太子殿下的诗才,可是仰慕已久啊!”</p>
......</p>
这些学生表面上是在恭维李承乾,实际上却是在挖苦嘲讽。他们都知道李承乾是个草包,根本不会作诗,之所以这么说,就是想让他当众出丑。</p>
甚至还有人“好心”地说道:“太子殿下,作一首诗或许有些为难您了,不如您就作一句吧,一句也行啊!”</p>
面对众人的冷嘲热讽,李承乾却是不慌不忙,他缓缓起身,环视四周,然后朗声说道。</p>
“既然诸位如此盛情,那本宫就献丑了。”</p>
说罢,他略一沉吟,便高声吟诵道:</p>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p>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