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p>
就不是那么容易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p>
皇帝和储君虽然是父子,可自古以来皇帝和储君的父子关系就是特别微妙的。</p>
皇帝尚在壮年尚且还好说,可在皇帝暮年上了岁数之后。</p>
......</p>
汉武帝之刘据,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p>
难道李世民不怕这个吗?</p>
这几年李世民身体渐衰,精力不济,处理朝政的时候也偶有携带。</p>
谁都能感觉得到,大唐的国力虽然蒸蒸日上,可相对于数年以前倒也放缓了许多。</p>
这与李世民自身的准柜台不无关系。</p>
太子李承乾有千般的好,皇帝能容忍太子私自调兵,千八百人尚且还好说,可这一次便是数万人!</p>
太子李承乾要做什么?想做什么?</p>
要知道当您虎牢关之战,李世民手里也就三千人,如今数万唐军,那可是极强的战力啊。</p>
“李承乾,老夫看你这一次怎么解释。”</p>
杜如晦心中冷笑。</p>
前一段时间刺杀失败,让杜如晦手中掌握的力量折损大半,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p>
数百人被灭。</p>
想再用一些见不得人的手段来处置李承乾也就不现实了。</p>
原本杜如晦还在发愁,可谁曾刚瞌睡了有人来送枕头,这是李承乾自己作死怪不了他杜如晦。</p>
动什么不好,偏偏动地方驻军,即便是你太子又怎么样?</p>
太子毕竟还不是皇帝。</p>
“来人!”</p>
杜如晦在心中盘算着,很快招呼一个手下的幕僚过来:“联系那些和我们一条船上的御史言官,把这个胸袭透给他们,告诉他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他们很清楚,这件事和本太师没有关系。”</p>
“是。”</p>
幕僚看着手中的书信,立刻就明白杜如晦心中所想。</p>
太子擅自调兵。</p>
这在历朝历代都是大事。</p>
严重的莫说是废太子,就算是太子一家老小一起诛灭的都不是没有,即便是上升不到废太子的程度,那也会在皇帝和储君至今扎下一根刺。</p>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根刺会越扎越深,也越来越疼。</p>
并且总有一天矛盾会一起爆发出来的。</p>
这就是杜如晦的目的。</p>
太子李承乾不倒台,谁都没有机会。</p>
杜如晦很清楚,若是有朝一日太子李承乾登基,等待自己的后果必然只有一死,而自己的家族不说族诛,那起码也得是举家流放。</p>
杜如晦已经没有退路。</p>
那些跟杜如晦绑在一块的人也没有退路。</p>
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君继位,正是秋后算账的时候。</p>
......</p>
第二日李世民刚起来,正担心远在江东的李承乾。</p>
忽然就就又见王德慌慌张张的从外面跑了进来。</p>
“陛下,出事了。”</p>
王德来到李世民面前。</p>
“怎么了?”</p>
李世民觉得自己这个贴身内侍怎么越来越不稳重了呢?</p>
“刚刚从上来的奏折,满朝上下有四十名御史言官联名弹劾太子殿下。”</p>
王德:“他们说太子要谋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