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p>
夜幕低垂,步辇缓缓而行。</p>
李承乾静静地朝着东宫归去。</p>
他的神情显得若有所思。</p>
前世,在侯君集的事件中,李靖全程未曾露面。</p>
事实上自贞观十年后,被人诬陷谋反之后,李靖基本上处于隐居状态,除了每月初一、十五的大朝和特殊情况外,他几乎不再出门。上辈子的侯君集之事,李靖也未参与其中。</p>
侯君集曾被皇帝委派向李靖学习兵法,然而李靖对他评价甚低。</p>
我所教授之策足以抵御四海异族了,他却想要掌握更多兵法秘技,恐怕有别的打算。</p>
侯君集野心勃勃,甚至存在叛逆之念。</p>
正是鉴于此,皇帝并未过多干涉此事。</p>
因此,当这次侯君集私自夺取珍宝,并放纵士兵抢劫之时,李靖必然不会对侯君集抱有任何好感。</p>
这几乎是注定的事实。</p>
但为何此时此刻,皇帝却要求李靖对此事进行评判呢?</p>
是否因为时势变迁,有所不同?</p>
李承乾不由得眉头紧锁。</p>
“殿下,殿下!”身后传来贺兰楚石的声音。回头一看,只见对方正急匆匆地追赶过来。</p>
李承乾轻轻抬手示意停下。</p>
贺兰楚石喘着粗气赶到面前,恭敬作揖道:“殿下。”</p>
“怎么没回家啊?陈国公府里肯定乱成了一锅粥。”李承乾惊讶地看着贺兰楚石,原以为他会回去安抚家人。</p>
“即便回到家中也难得平静,家岳如今突遭囚禁,光安抚家庭无济于事,寻找解救办法才是关键所在。”贺兰楚石深鞠一躬后恳切地说道,“还请殿下给予指导。”</p>
李承乾微微一笑,心想:如同前世一样,贺兰楚石终究还是找上门来了。</p>
细想之下也合乎常理——现在他是太子身边的亲信卫士长,在暗处也为李承乾做了不少贡献;况且明早还将参与朝议并有一定发言权。</p>
遇到困难时不求助于他,又该去找谁呢?</p>
“贺兰,你是自己人,就不绕弯子说了。”</p>
李承乾轻敲了一下座椅扶手接着道:“还记得吗?那是在贞观四年时,卫国公击败东部突厥返回京城,却被宋国公报劾的事情?”</p>
贺兰楚石略显愕然地思索片刻后答道:“没错,在贞观四年那年,卫国公率军灭掉东方部落后回朝,御史大夫宋国公萧瑀上书弹劾说卫国公在攻破颉利可汗营地时未能控制部下抢夺财物,建议相关部门调查此事。”</p>
“后来先帝责备了卫国公一番,后者伏首谢罪。最后不仅赦免其过失,反而加官进爵为左光禄大夫;八月之际更是晋升为尚书右仆射。”</p>
李承乾停顿了一会儿,然后看向贺兰楚石,语气沉稳地说:“贺兰,你就把这段历史告诉陈国公吧,想必他自己心中就会明白该如何行动。”</p>
贺兰楚石愣了一下,随后长长舒了一口气,再次行礼。</p>
“多谢殿下!”</p>
“好了,赶紧出发吧,宫门快关了。”李承乾挥挥手催促道。</p>
“遵命!”</p>
贺兰楚石充满感激之情地再次行礼告别:“微臣告退。”</p>
“殿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