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p>
“以后你是军眷会会长了。 秦会长,辛苦你了。”在家里,赵嘉仁用乐观的态度和妻子打趣。</p>
秦玉贞并没有被逗乐,她只是沉默的握住赵嘉仁的手。身为大宋的高官有高官的义务,赵嘉仁也无法避免。在赵嘉仁以为这种沉默会继续下去的时候,秦玉贞叹道:“三郎,成亲前我知道你在鄂州立下大功,杀的蒙古军积尸如山。见到你的时候,你绯袍银鱼袋,真的是光鲜体面。可到了今日我才知道这份光鲜背后却是分离。”</p>
赵嘉仁其实很想劝妻子开心,然而秦玉贞的话让赵嘉仁竟然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最后他只能说道:“我会尽早回来。”</p>
“真的?”秦玉贞问。</p>
“嗯……”赵嘉仁沉吟片刻然后答道:“我若是两年不归,你可以去官府和我离婚。我绝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p>
即便是心情沉重,秦玉贞还是被赵嘉仁的话给强行逗乐,她忍不住扑进赵嘉仁怀里,捶打着赵嘉仁的肩头。虽然说的话是玩笑,但是引用的法律却是真的。大宋虽然没有什么夫妻双方感情破裂能离婚的说法,但是大宋法律规定,若是家里的丈夫离家两年不归,妻子可以去当地官府要求离婚。从法律看,大宋很多地方已经非常人本化了。</p>
不管心多么不舍,出发却无可避免。赵嘉仁亲自带队,在这种时候让家属看到家人并不是猪羊般被赶战场,而是在素来有威名的赵嘉仁赵知州带领下战场,这种感觉是完全不同的。</p>
即便如此,分离的码头也是哭声一片,弄到干部们各个脸色不好看。赵嘉仁也没有责备任何人,他先是下令各部队列队,接着命道:“我军此次出击为国为民,临别之时给大家唱首歌以明志唱大刀行进曲吧”</p>
这些日子以来,部队开始教这首曲子,学校学生们在街头宣传抗击蒙古侵略的时候也要唱这首曲子。赵嘉仁下令,各部队服从命令。</p>
‘大刀向鞑子们的头砍去</p>
全国爱国的同胞们</p>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p>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p>
部队列队之后,已经有了军队的肃杀感。歌声在各个部队响起,还是这样一首节奏明快,内容质朴的歌曲。战斗的感觉更浓,那些哭泣的家属原本感觉着亲人战场要九死一生,有了歌声的带动,即便只是微弱的感觉,他们也隐约意识到他们的亲人是要去战斗。码头那种送葬般的感觉也被冲散一些。趁着这样的时刻,赵嘉仁率队船,部队还算是平稳的出发。</p>
船队抵达嘉兴府,嘉兴府的船厂已经建造出大票的军船。部队一边在梅雨季节里面艰难的训练,一边在梅雨季节帮助造船厂以最大效率开工。等梅雨季节结束,总算是凑起基本量的内河战斗舰。</p>
船队运载着部队与物资逆流而前往湖北,在鄂州做了短暂修后沿着汉水北。过了郢州之后,进入蒙古人控制的地区。船队在曾经阻止夏贵的蒙古城寨附近停下,此时福州磨制镜片的技术水平大增,有水力机器之后,镜片磨制器节省不少人力。不仅高级军官们有望远镜,级军官也都拿起望远镜观望城寨。</p>
城寨里面最令人瞩目的自然是报告反复强调的回回炮。这是一种对重式投石机。以前的投石机都是利用扭力投放石块,射程不远,投放的石块也不多。这种回回炮则是利用杠杆原理,在投石机的杠杆前端放一个巨大的木箱,里面放石块,杠杆的另外一端的巨大托盘放置要投射出去的石头。发射时候无需巨大的扭力,只要往前端的大木箱里面多放石头,再用拉绳的方式开始加速,可以利用重力将石块投射出去。</p>
军官们都学习过杠杆原理,见识过回回炮的图纸以及模型,此时亲眼看了回回炮的实物,大家很轻松的理解了要面对敌人什么样的武器。一时间众人倒是很想看看这玩意的实际投掷距离到底有多远。不过心里这么想想,嘴却不敢提出如此过份的要求。这是打仗,己方的船只被击沉没办法交代。</p>
蒙古城寨里面的人也许是感应到了赵嘉仁船队军人的想法,又或者只是想对宋军船队示威。投石机开火了,还连续投掷了三颗石弹。观察员立刻报出距离,“报告,根据观测,蒙古军的投石距离有一百步。”</p>
一百步是大概150米,这数据与军官们的估算差不多。</p>
“这么近,岂不是和我们的两斤炮一个射程么?”</p>
“不不,看石弹的重量,无论如何都得有30斤吧。威力我们的两斤炮要大。”</p>
“这么大的家伙才投射30斤,我们的火炮要是这么大,至少得能投放300斤的炮弹。”</p>
……</p>
众说纷纭,赵嘉仁从这故作轻松的话里面能够听出众人的担心。在这时候谁不担心呢。</p>
“进行测量,准备明日战斗。”赵嘉仁下了命令。</p>
第二天,测量工作刚开始,汉水游来了打着刘字旗号的军船。包围襄阳的蒙古军分成三大集团,位于汉水西岸的有张弘范军与阿里海牙军。张弘范在北,阿里海牙在南。位于汉水东安的是阿术与刘整军。这支军队较靠南,扼守汉水。整个三大集团的北方则是蒙古地盘,并不存在宋军。</p>
刘整万户接到报告,又有宋军水师前来救援,很自然的领着水军前来应战。双方打了照面,刘整并没有从宋军那边看出什么不同。现在汉水的军船外形都一样,火炮的制式也相同。</p>
通过前些日子与大宋水军的交战,刘整越来越有信心,他立刻下令船只前去交战。刘整的部下们随即扳动船桨,向着大宋水军驶来。</p>
这些日子的战斗经验被仔细总结,最后得出一个‘快、稳、狠’的三字诀。</p>
‘快’是行船要快,这样才能让船队最大程度避免被宋军击。而且刘整发现只要他的船队行动变快,那些大宋水军会忍不住率先发炮,使他们的火炮提前进入过热阶段。</p>
蒙古水军按照之前的经验认真操作,加他们是顺流,很快把船速加到很可观的程度。刘整看到对面宋军的反应好像颇为迟缓,也不知道是不是被吓住了,见到刘整水军这么快速冲锋,他们竟然离开了深水区向着岸边的浅水区行进,大有对蒙古军避其锋芒的意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