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p>
护送着单身一人的交趾国王陈日煚到了交趾首府升龙府城外,见到城的士兵虽然并不多,却也城门紧闭。……很正常的样子。</p>
这个升龙府是河内城,赵嘉仁让人先去询问陈日煚国王是否愿意前往劝说开城,结果老头子很硬气的表示他绝不会答应。没办法,航海行会的军队只能升起热气球。这玩意一天,城头是一阵大乱。观察员居高临下的看下去,这才发现城头那种稀少的兵力居然是假象。见城内一群拿着武器的交趾人躲在城墙背后,见到居然有东西能够飞到二十几米高的位置,各个都把注意力放倒了热气球。</p>
观察员迅速发出消息,炮兵们在观察员的指挥下对城内那些扎堆的交趾人进行了猛烈炮击。真的是欲穷千里目,更一层楼。城内的交趾兵在看不到的情况下遭到猛烈炮击,立刻作鸟兽散。城外的宋军只有一万人,只能封锁陆路。侦察兵见到这些交趾人逃到河边,了小船后拼命逃走。</p>
部队无法追击,只能派人用云梯攻空空荡荡的城头,开进了升龙府。</p>
护送着国王陈日煚进了经过仔细检查过的王宫,赵嘉仁得到了城内的各种卷宗还被完整保存的消息,这下他长长的松了口气。据说刘邦杀进咸阳之后首先把秦朝的各种律令卷宗拿走,没什么这些卷宗更能有效展现一个国家的情况。</p>
几天后,城内惶惶恐恐的各家都在大宋军队的逼迫下派人出来。他们看到的是宋军的将领们居然前往孔庙祭祀,心都安定不少。等祭祀完毕,赵嘉仁告知留在城内的各家,不管陈日煚本人做了多少错事,但是科举制度没错。只要是家里有考过科举的,可以请求出来做官。如果愿意考科举的,很快会有新的科举考试。有意为官的可以报名参加。</p>
航海行会的人等对此颇为不解,他们能理解考试取官,不能理解赵嘉仁为何要让交趾人继续做官。</p>
对这些没经验的说法,赵嘉仁笑道:“想来当官的自然要被我们认同吧?若是想让我们认同,难倒他们不需要做些什么?”</p>
看赵嘉仁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样,航海行会的人等也觉得有了主心骨。看着这帮人依旧愁眉苦脸的模样,赵嘉仁露出了理解的表情。最初的时候赵嘉仁也觉得自己这么万把人,怎么统治整个交趾下的百万人口。难倒想办法给慢慢屠灭么?</p>
然而进了河内城之后,赵嘉仁发觉这座城市感觉不太对劲的样子。这个城当然没有大宋的城市繁荣,人口少也能理解,然而整座城空房子太多。后来一问才知道,几年前的蒙古派使者让交趾国王投降,交趾国王扣留了蒙古使者。蒙古化,使者很神圣,于是用这个借口对交趾发动猛攻。</p>
陈日煚国王战败后逃走,蒙古人杀进升龙府。据说蒙古人进城救使者的时候这才发现,交趾人竟然用毛竹片勒着蒙古使者全身,把这种竹索一解开,使者因为伤口大量出血而死。于是蒙古在升龙府搞了次屠城。然后交趾国王送了好大的一批礼物给蒙古人,表示愿意做蒙古的藩属。</p>
此事给赵嘉仁不小的冲击。他开始觉得连蒙古人还知道搞政治手段,他堂堂一个有化的国人却连这个都想不出来么?以史为鉴,几千法国兵能完全统治交趾大了快十倍的印度支那。美国人在全球扶植了那么多的走狗,那帮走狗们对主子颇为忠诚。美国老大动辄各种杀没用走狗,这也没有让走狗们死绝,反而让各种走狗更加前仆后继的投奔。</p>
心里面有了决定,赵嘉仁开始以这个思路来考虑应对。</p>
对城内的人温和,并不等于赵嘉仁并不是对所有人都温和。交趾这边的案是汉语写的,部队里面能够读懂这种交趾人写的汉语的指战员大概有一千多,如此多的人对原本分门别类的内容阅读,从总结出情报的效率还挺高。</p>
第一批情报是各种官员、王族、豪族、富人的名册与位置。</p>
河内之所以称为河内,是因为这里位于红河冲击平原的重要位置。越南的河流难以计数,红河平原更是如此。在这片平原是交趾豪强们的聚集地,现在有了名单与位置,部队开始依照情报开始一处处派兵。</p>
此时的平原有一个个田庄,人民呈现一盘散沙的状态。作为交趾核心的国王军又被打败,作为交趾权力核心的国王也被宋军保护着。原本的向心力也彻底混乱。</p>
宋军所到之处,首先给田庄的庄主送去盖了国王印章的,要这些庄主们全家在宋军的保护下前去升龙府给国王问安压惊。大概有不到十分之一的田庄选择服从,其他的都拒不开门。没办法,宋军只能讨伐这些对国王陈日煚不忠的逆贼。</p>
这些叛逆的田庄很快被摧毁,逆贼被抓走。那些在福建的穷户们则迁入田庄,开始抓紧时间熟悉情况,尽快能够在这个遍地水田的地区开始耕种,收获。</p>
前来的不仅有穷户,还有退休官员徐远志。赵嘉仁自己没办法太久离开广州,又不放心这些完全没经验的干部。人类适应陌生环境的水平并不怎么样,对陌生族群的本能恐慌很可能让他们干出什么屠杀的事情。在这方面,徐远志这种稳重官员好很多。咱大宋的流官们每三年都要换一个地方,克服陌生感的能力是必修课。</p>
徐远志到了升龙府,得知了情况之后懵了。他没有立刻说话,而是思索了好一阵之后才问:“赵知州,既然已经攻下交趾,为何不将交趾国王送去临安。让朝廷给他赐姓,赐官邸。而是要把他给留在交趾?”</p>
赵嘉仁苦笑道:“这么做有什么用?若是朝廷知道了,马会觉得这是他们的功劳。虽然交趾岭南更被认为是蛮荒之地,总会有那么几个人跑来这里。到了这里之后,他们又不肯经营,只想着给自己捞好处。一旦过了新鲜劲,马是作威作福。既然如此,还不如让徐先生你和航海行会的干部们先管着这里。”</p>
作为有化的大宋人,徐远志从史看到过许多这种描述。官员们的道德水平在越富裕的地方越高,在出过进士越多的地方越高。很多平日看着还不错的人,在那些蛮荒之地的表现仿佛被当地的蛮荒给传染了一样。</p>
这间固然有些别的因素,没有响应约束力也是其非常重要的原因。富裕之地即便进士家族不多,却被朝廷非常重视。在进士家族多的地方胡作非为,很快被朝廷知晓。而交趾这种地方,即便胡作非为了又怎么样呢?朝廷根本顾及不了什么,能够约束官员的大概只有官员自身的道德水平。可人有七情六欲,被送到蛮荒之地的官员有几个是心觉得知足,并且想在当地做出政绩的呢?</p>
见徐远志有些理解了赵嘉仁的说法,赵嘉仁继续说道:“我们正在从福建路将五等户、四等户移居到这里。在这里每家能分到200亩地,算是背井离乡,好歹让大家能够安稳的吃几口饱饭。我并非不想告知朝廷,首先是想让咱们大宋百姓能够从战争获利,其次是我们还没有完全拿下交趾。我是这么想的,交趾郡建立千年,自唐末才脱离。这次交趾必须重回我华版图。若是朝廷知道,他们大概还是和以前相同,让交趾国继续存在。”</p>
听了赵嘉仁的话,徐远志缓缓点头,然而眼睛有了光彩。赵嘉仁所讲的都是真的,朝廷对外战争会劳民伤财。大宋百姓们除了背负更加沉重的赋税之外别无好处,甚至被的家破人亡。赵嘉仁自己承担起了战争的费用,而他的移民政策至少让大宋的穷人能吃饱饭了。如此作为,恰恰与劳民伤财的发动战争完全相反。</p>
想到这里,徐远志颇受感动的说道:“既然赵知州这么讲,我也愿意为百姓做些事情。”</p>
有徐远志这样可靠的人帮忙,赵嘉仁安排了一下这里的架构。作为整个架构里面名义的一把手是航海行会干事长袁弘杰,二把手是徐远志。财政部长兼央行行长则是齐叶。</p>
这个草头班子此时最大的工作是剿灭红河平原一盘散沙的交趾豪强,建起以移民为主的新结构出来。虽然赵嘉仁希望自己能够尽快回广州露露面,解决一下当地的问题,却也不敢相信事情正如他所愿。所以分派官职的工作又忙了半个月。</p>
赵嘉仁准备走的时候,徐远志前去送行。作为有经验的老官员,徐远志趁着这半个月在河内附近走了走。拉住赵嘉仁的手,徐远志发自内心的叹道:“赵之后,你为百姓做了这么多事情,我不胜佩服。”</p>
徐远志的感动发自内心,赵嘉仁只是微微笑了笑,却没说什么豪言壮语。徐远志明显是农业国的思维,所以他看不到利益所在。在徐远志的眼,大宋的贫困百姓们不用承担战争带来的赋税与兵役。作为‘大善人’的赵嘉仁还提供给了贫困百姓土地,给了他们能吃饱饭的未来。</p>
在工业国思维,资本与劳动力才是最值钱的东西。基于这样的理念,才有美国等国家对外输出资本与技术的选择。放到此事,赵嘉仁夺取了红河平原这个土地资本。这里水稠密,渠道纵横,是水稻种植心。</p>
当农民能够吃饱饭的时候,囤积大米这种物资毫无意义,他们必须将大米卖出去换取更多工业。城内的工人可以用钱购买粮食,工人们服务的工厂则找到了商销售地。而作为赵嘉仁,他掌握着货币这个一般等价物的发行权。那些纸票票可以购买劳动力,没有什么能这个买卖更划算,更一本万利。</p>
盈利,剥削,工业社会农业国强一万倍。而且工业社会也创造出农业社会根本无法想像的美丽新世界。</p>
当然,此时不说些徐远志无法理解的东西是正确的选择,此时说些徐远志能够理解的话同样是正确选择。</p>
赵嘉仁笑道:“我早知道徐先生有为国为民的心思,既然你肯在这里为百姓造福,那拜托徐先生了。航海行会里面的人们没那么多见识,我最担心他们简单的使用武力解决所有问题。”</p>
徐远志听得出赵嘉仁说的是真心话,他笑道:“赵知州不用担心,只要我还在这里,该剿灭的自然要剿灭,不该去动的也绝不会让他们去杀。”</p>
离开交趾,赵嘉仁赶回广州。与交趾惊天动地的变化相,广州的变化没有那么剧烈。然而赵嘉仁依旧能够感受到这座城市也在发生内在的变化。城市里面的人口大大增加。这也是必然的,且不说冶铁业,光是运输行业发展的非常好。船队,码头需要人,整座城市当然增加了许多人口。</p>
不过赵嘉仁刚进了官署,下面的人送来许多公。这些下面官员能处理的,他们自然都处理过了,剩下的都是无法处理的。赵嘉仁先看广南东路的公,连着翻看了几份,内容居然都一样。公里面都是指责并且恳求赵嘉仁知州不要再从他们的地盘内再拐人到广州府。</p>
进到内容相同,赵嘉仁索性先把这些个没出息的公给放下,转而去看福建路的公。那些福建路没出息的官员发来的公内容与广南东路的公如出一辙。都是请求赵嘉仁不要做得过份。</p>
不是走了点穷人么?赵嘉仁心里面对这些官员的矫情表示了很大的鄙视。穷人在当地日子完全过不下去,为何连迁走的权力都没有了?把他们留在当地继续挨饿溺婴,对当地有什么好处?</content></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