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p>
赵嘉仁来过临安不少次,对于临安也算是较熟悉。之前临安的繁荣还历历在目,此时亲眼看到的临安人口只剩下之前不到一半,整座城市显现出的已经不是萧瑟,而是荒凉。</p>
先命人打扫皇宫,以尽快让太后杨淑妃与皇帝住进去。赵嘉仁到了被抢的空空荡荡的政事堂与枢密院参观了一番。从今开始,赵嘉仁将是这两个地方的主人。</p>
身为大宋左丞相,赵嘉仁自然是政事堂主宰。而兼任枢密使之后,赵嘉仁则是大宋最高的军事长官。之所以让大家称自己为‘太尉’,是因为赵嘉仁是大宋真正的太尉。与那种习惯性的尊称完全不同。</p>
看完两地,赵嘉仁命道:“以后在政事堂办公。”</p>
赵太尉领着朝廷重回临安的消息迅速传到了江北的扬州,负责扬州战事的陈再兴表哥马送信前来。和贾似道不同,赵嘉仁对于信息的传递很重视,所以信使送来的信很快转递给赵嘉仁。此时的赵嘉仁正在宋理宗的陵墓前,重新回填蒙古军挖开的墓地。</p>
对于宋理宗,赵嘉仁其实没啥特别的感情。他的君臣观与员工和公司老板的关系差不多,从这个角度,赵嘉仁与大宋时代的大部分人其实别无二致。</p>
但是赵嘉仁与那些人完全不同,他对于国家的理念可不是那帮人能够拟的。当然,这也不是赵嘉仁拥有强烈的道德观,有这样的观念,是现代民族国家的理念和tg的革命前辈们身体力行的事迹教育出来的结果。</p>
亲自带队给挖开的墓穴填土,赵嘉仁情绪有些激动。宋理宗死后代表的是大宋,而大宋则是华夏的延续。若不是宋理宗生前值得批评的地方太多,加赵嘉仁对宋理宗也没什么感情,他的情绪才只是激动而已。如果是有人敢去挖了黄帝陵,赵嘉仁此时的情绪大概会因为过于强烈而只剩一个念头,那是‘斩尽杀绝’。</p>
蒙古掘开宋理宗的坟墓之后,除了把尸体与棺椁都给运走之外,还把所有陪葬品都给盗走了。这都是华的民脂民膏,赵嘉仁除了心疼之外还有些遗憾,若是能追回来送进博物馆好了。</p>
在此时,来自扬州的信件送到赵嘉仁这边,他让部队继续填土,自己开始读信。</p>
陈再兴在信里面告诉赵嘉仁,在江北的阿术元帅先是与宋军对峙,一度用威力胜过以前的火炮与宋军对射。不过阿术元帅的火炮是放在大车的,大车的个头远远胜过宋军的炮车。即便蒙古军的火炮射程有所增加,还是不宋军。对射蒙古木质大车被击毁,蒙古军的努力化作泡影。</p>
然而之后下起秋雨,宋军也没想到蒙古军排出大阵仗的目的竟然是为了撤退。等雨停之后两三,宋军才发现蒙古军竟然跑的无影无踪。派出侦查部队,最后发现蒙古军已经撤到了淮南西路。</p>
得知赵嘉仁抵达临安,陈再兴询问接下来该怎么办。</p>
收起信,赵嘉仁心一阵遗憾。从整体形势来看,蒙古军收缩战线,完全没有在长江下游与宋军一争雄长的打算。这对于蒙古军是个很好的选择,对于宋军可不那么好。在这时候,赵嘉仁的部队也不过110个营,这些兵力可以与蒙古军进行会战,却不太能够对收缩战线后的蒙古军实施凶猛的追击。现在赵嘉仁只回到了江南,连长江以北的淮东路都没能完全控制。如果实施猛烈追击,搞不好会落入蒙古人设下的陷阱里面。如果战略正确,冷兵器的蒙古军同样可以让宋军无处着手呢。</p>
眼瞅着地的大坑差已经填平,士兵正在进行最后的平整工作。赵嘉仁对御林军统领张世杰道:“张统领,请杨太后与官家给理宗个香吧。”</p>
张世杰一愣,忍不住问道:“太尉,难倒不该对着……北边香么?”</p>
对这种封建迷信,赵嘉仁非常不喜欢,不过这还在他能容忍的范畴之内。所以赵嘉仁答道:“理宗乃是我华夏人,即便尸首被劫走,他的魂魄也不会跟着蒙古人走。难倒你觉得蒙古人还有妖法能够拘走理宗的魂魄不成?”到最后,赵嘉仁的声音已经非常严厉了。</p>
张世杰听完赵嘉仁的话,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一样。“不不不,太尉想岔了。我也觉得理宗的魂魄已经还留在我大宋的土地。”</p>
赵嘉仁见张世杰没有犯浑,便继续道:“既然如此,请太后与官家过来祭奠理宗的魂魄。”</p>
没多久,杨太后抱着皇帝,在张世杰的陪同下走到已经设好的香案前开始祭拜。杨淑妃,初选入宫为美人。咸淳三年,进封淑妃。反正从长相,绝不能算难看,甚至还能有点姿色。</p>
不过赵嘉仁并不是用男人看女人的视角去看杨淑妃的,他正在用权力者看待另外一个权力者的眼光打量着杨淑妃。这个女人与赵嘉仁相,论能力才干等个人素质,她都无法与赵嘉仁抗衡,唯一有优势的大概是年龄吧。她好像赵嘉仁五岁,以女性平均寿命男性长的规律,这位太后有极大几率死在赵嘉仁之后。</p>
但这并没有让赵嘉仁感到威胁。真正有威胁的是杨淑妃毕竟是太后,这女人若是被别人挑动起什么野心,这个女人在有了野心之后再具备愚蠢的话,那很有可能在某次朝会,杨淑妃公开吆喝‘赵嘉仁谋逆,当杀之’。那时候即便赵嘉仁把她给弄死,他也会整的灰头土脸。</p>
想到这里,赵嘉仁忍不住去看了看张世杰。至少这位张世杰属于有能力穿针引线的人,而且张世杰到现在为止的行动,好像也没什么能证明他不会穿针引线的证据。</p>
在看着太后祭奠的时候,赵嘉仁心里面翻腾着权术的问题。等杨太后祭奠完毕,在张世杰的护送下乘坐车辇离开。赵嘉仁在御林军以及其他前来的部队做了个演讲。</p>
“今日我等来祭奠理宗,有人认为理宗的尸体被蒙古人劫走,所以理宗的魂魄也被带走。我可以告诉诸位,这想法是大错特错。我等生为华夏人,死为华夏鬼。我华夏之地是我等魂魄安眠之地。我华夏不亡,我等祖宗死后不会无处安眠。我等死后魂魄也不会没有归处。理宗的在之灵依旧在我们华夏的土地。我们现在要做的只是打败万恶的蒙古侵略者,夺回被他们劫走的尸骨。你们有信心么?”</p>
尽管赵嘉仁自己是不信在之灵的,而且他理想的国是一个唯物主义无神论掌权的国,可面对没进行唯物主义无神论教育的军队,赵嘉仁也只能先抢占对于死后世界的解释权。而且这个解释权看来得到军人们的认同,听到了赵嘉仁的问候,一众军人们纷纷喊了起来,“有!”“我们有信心!”</p>
既然自己的解释权得到了认同,赵嘉仁便继续喊道:“很好!那么我们唱起歌来,让理宗在之灵看看我们的军威!”</p>
“大刀向鞑子们的头砍去!</p>
全国武装的弟兄们!</p>
抗战的一来到了,</p>
抗战的一来到了!”</p>
即便杨太后了车辇,距离填坑的场所有段距离,嘹亮的歌声依旧能够听得清楚。看得出这位杨太后并没有为军人们的激昂情绪所感动,她对张世杰道:“张统领,我们娘俩蒙受你照顾到现在。以后更得拜托你照顾才是。”</p>
听了太后的嘱托,张世杰忍住激动,用力点头,“请太后放心,只要臣在,一定护得太后与官家周全。”</p>
先解决了此事,赵嘉仁便带领部队返回临安。走在路的时候,赵嘉仁心里面还是非常不理解,伯颜到底是脑子里进了什么样的水,才会做出盗走尸体的选择呢?这么做只能让大宋对于蒙古的敌意更强才对。</p>
在赵嘉仁在胡思乱想的时候,运送宋理宗的船依旧在行驶的道路。自从挖掘出宋理宗的棺椁之后,伯颜立刻下令把宋理宗的尸体随着棺椁送去大都。这一路都有水路,而且蒙古可不会给宋理宗的棺椁什么风光体面的接待。他们是一个劲的赶路赶路,棺椁在这些人眼也是一件行李货物而已。</p>
以这样的努力,等赵嘉仁填了坑,祭拜了宋理宗的在之灵后的第三,宋理宗的棺椁给运送到了大都。蒙古平章郝经身为儒生,当然知道这么干是违背了儒家理念的。但是郝经却没有因为而表现出丝毫的不高兴。他心里面甚至还有些高兴。</p>
伯颜这么做并非是按照儒家或者汉人的传统,伯颜这么做是根据蒙古人的传统。果然,忽必烈大汗接到宋理宗的棺椁与尸体之后,昭告蒙古。一直以来与蒙古作战的宋国皇帝宋理宗已经被蒙古抓到了。作为战争挑起者的宋理宗既然被抓,宋国临安朝廷以及投降。对宋国的惩罚完成了目的。</p>
郝经心对这发言无支持。无论如何,蒙古大汗踏了下台阶。战争已经有了结束的迹象。</conten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