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清早,姑娘急的实在无奈,来到护城河边,想寻短见。</p>
可想起身染重病的爹爹,犹豫了,生,生不得,死,死不得,只好一个人在河边痛哭。</p>
说来也巧,这时刘墉正好出来遛弯儿,听见哭声悲切,便寻声而来</p>
。姑娘见有人来,连忙止住哭声。</p>
抬头一瞅,不觉怔住了:这人不就是随干爹一起到我家的那位先生吗?这可有救了。</p>
连忙上前双膝一跪。</p>
这一跪倒把刘墉弄糊涂了。</p>
他仔细一看,认出来了,噢,是皇上的干闺女!于是,问明原因,就把老人和姑娘接到了府中。</p>
到了府上,爷俩才知道,干老子原来就是乾隆皇上,接他们的先生是丞相刘墉,“皇家大院”指的是皇官。</p>
爷俩先惊,后怕,心想:平民百姓,怎敢和皇上攀亲呢?第二天一早儿,刘墉带着父女俩进宫去见乾隆。</p>
再说乾隆回宫后,早把干闺女的事忘了,如今一提才想起来,可他怕别人知道这件事笑话皇上和乡下佬攀亲,想赖亲。</p>
可父女俩手中有自己的黄手帕,又有刘墉作证,怎么赖得掉?没辙,只好把二人宣进宫来,找了个住处。</p>
没成想皇宫里虽然不愁吃、不愁穿,可繁文缛节多得要命,皇亲国戚、文武百官、待卫太监都是势利眼,老人家可受不了。</p>
本来就是病歪歪的身子,再加连惊带吓,没多少日子就死了。</p>
咽气之前,嘱咐女儿把他的尸骨葬在家乡。</p>
打这儿以后,就剩下姑娘一个人孤孤怜伶地呆在宫里,每日思念爹爹,想着老人的临终嘱咐,常常泪流满面。</p>
姑娘有话无处说,不仅把眼泪往肚子里咽,还成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p>
皇妃、公主见她长得漂亮,很嫉妒她,常常冷言冷语地挖苦她;王爷、太子、王孙们见她长得端在秀丽,与福晋小姐大不一样,都对她不怀好意,总想欺侮她;太监、丫环们也因她出身贫贱,又给不起赏钱,看不起她,时不时地也指桑骂槐地数落她一通。</p>
俗话说:宁喝舒心的粥,不吃皱眉的饭。</p>
姑娘整天眼泪泡着心,日久天长,就憋出病来了。</p>
没多少日子,姑娘就病得不行了,几天水米没沾牙,昏昏沉沉的。</p>
宫娥这才害了怕,回禀了皇上。</p>
乾隆无奈,只好来看她,可姑娘已经病得不行了。</p>
第二天,姑娘就死了。</p>
宫女禀报了乾隆,说姑娘临死前要求皇上把她和她爹爹的尸骨葬到家乡去。</p>
乾隆说:“埋了算了!”</p>
这时,正好刘墉进宫,听到这话心里很不高兴,抢上一步,拱手道:“启禀万岁,臣有一事不明。”</p>
乾隆一听,就像当头挨了一棒,他就怕听到刘墉这句话,他一句“一事不明”,曾经参过皇上和多少大臣。这回不知又该谁倒霉了。</p>
乾隆赶紧朝着刘墉又是摇头,又是摆手,意思是说:咱们待会儿再说。</p>
刘墉装没看见,接着说:“这位公主虽说不是万岁亲生,可却是您自己认的干女儿啊!并且留有信物,就这么草草葬了,万岁脸上可不光彩呀!”</p>
乾隆心想:“越怕你你越来,好晦气呀!”</p>
有刘墉这儿盯着呢,乾隆只好传旨,按公主的葬礼,把姑娘葬在了玉渊坛这地方。</p>
人们都管这座坟叫公主坟。年长日久,周围长满了杂草。直到百年前,这座孤坟还孤单单地立在那里,就像姑娘生前在皇宫里一样凄凉、冷清。</p>
说到这里,或许会很奇怪,这跟秦风境界提升有什么关系。</p>
其实,还真有关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