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是冤家。艾米与傅海潮严格意义上来说不算同行,但从事的都是为姚珊服务的行业,利益相争磕磕碰碰,难免有些相看两厌的过结。因此,此刻距离她第一次拿起手机再放下,已经过去了整整十五分钟。</p>
这实在不像是她的风格。</p>
经历了大恐龙时代的浩劫,水蓝星人虽然坚定不移地将地球视为他们的来处,但大部分的人都已经不可避免地遗失了族谱。艾米全名艾米?仲马,祖先的职业、为人、成就都已不可考,但他在数千年的变迁后给后人留下了一个法兰西风格的姓氏,以及一句颇具浪漫主义色彩的家训:果敢战无不胜,刚毅无征不服。</p>
艾米觉得说这句话的先祖一定没有体验过向嘴欠经纪人服软的尴尬。只要一想到离开高斯学院时她对傅海潮撂过的狠话,她就浑身不得劲,简单的十位数电话号码也犹如会咬手一般,怎么都按不下去了。</p>
她无比后悔。</p>
早知如此,当初她就不该头脑发热,大包大揽地保证全权负责姚珊在欧几里德的所有事宜。正是因为当初态度强硬地拒绝了傅海潮夹带着轻视与嘲弄的关心,才使现在的她陷入了两难境地。姚珊入学还不到一星期就闹出乱子,一旦打电话求助,就如同自打脸般地难堪。以傅海潮的阴阳怪气,百分百会有一出别开生面的冷嘲热讽候着她。</p>
真是比死还让人难受。</p>
可这电话又不能不打。</p>
艾米有自知之明。术业有专攻,她只是个小小的助理,入职以来每天都围着姚珊的吃喝拉撒打转,在媒体界的人脉多是打着姚家旗号拐着弯连上的线,在学术界的影响力更是乏善可陈。她想要压下姚珊抢饭的热门话题,难于上青天。</p>
但傅海潮却是舆论公关的一把好手。</p>
作为高斯学院的金牌经纪人,他从业二十多年,手中握着几百号学术偶像的生死命脉,经验丰富,根基深厚,惯会处理媒体关系。水蓝星自转一年三百四十八天,他有三百二十五天都在饭局上谈笑风生,肠肥脑满的体型昭示着他在觥筹交错间的游刃有余,宽厚的肩膀、伟岸的身躯看着就让人放心。</p>
如果姚珊没有提起,艾米自欺欺人,或许会选择死要面子活受罪,咬牙靠一己之力死扛。可是现在姚珊已经明确下了指示,艾米即使心里郁闷地恨不能砸手机发泄,也不得不调整好心态委曲求全。</p>
俗话说“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可是艾米心里住着只暴躁的野兽,挥舞着爪子逮谁都想挠两下,吓得手机像感受到了威胁似地瑟瑟发抖。</p>
等等……手机,发抖?</p>
艾米的思维停滞半秒,好一会儿才意识到她设置了静音震动。巴掌大的手机屏幕上,傅海嘲三个字闪闪发光。</p>
一定是姚珊抢饭的新闻热度惊动了傅海潮,他来兴师问罪了!</p>
艾米脑海中拉响一级警报,无比懊悔方才的犹豫。如果刚才由她率先拨通了电话,她至少还能握住表面上的主动权。但是现在,傅海潮捷足先登,愈发显现出她的气弱。</p>
她的犹豫,加深了她的被动!</p>
早死晚死都得死,早死还能早超生,也不知道她在纠结什么。</p>
艾米一边自我唾弃一边咬牙按下接听键,耳边意料之中地传来如海浪般汹涌的嘲讽,等熬到终于能挂断电话时,她的整张脸都是绿的。</p>
她简直不能想象她还要与傅海潮共事至少四年!</p>
在华夏国,各大学院主要依靠抽取学术偶像的经纪费提成来赢利,因此,为了保证肥水不流外人田,大部分学院的招生简章里都会用特殊字体加粗注明:只招收愿意与本学院签约的学员。学生入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签下五到二十年的卖身契,具体年限视学院惯例、学生的课业成绩,以及所交学费的多寡而定。因为这种合约条款苛刻,有压榨学员之嫌,所以被业界称为“裸约”,建议学生能签多短签多短。</p>
可是事实上能签到短约的多是家境优越的公子小姐。</p>
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世家子弟在基础教育阶段就被各类优质教育资源轮番轰炸,他们的父母重视子女教育,且有能力将他们送进最贵最好的基础教育学校就读,很多人小学三年级时就已经达到了毕业生的水准。他们是最有希望成功出道的一个群体,也是各大学院争相招揽的对象。根据统计,这些人中的百分之六十都进入了赫赫有名的高斯、刘徽、费马、门捷列夫、居里夫人这五大一级学院,剩下的被爱迪生、爱因斯坦等二级学院合力瓜分,流落在三级以下院校的凤毛麟角。</p>
激烈的生源竞争之下,哪怕是号称华夏第一校的高斯也不敢贸然拿出长约欺负年幼的学员,如果激起不满导致他们另投他校,高斯可就赔了夫人又折兵了。所以,五年合约是高斯学院中最常使用的一种经纪约,但是,如果有人因此以为这是各大学院的常态就大错特错了。</p>
教学质量落后、地理位置偏僻的欧几里德学院动不动就拿十五年、二十年的长约来说事。</p>
这与供需关系有关。</p>
欧几里德吸引不到有权有势的官富二代来就读,只能转而面向街巷市井招收学员。这些人的成绩普遍要比高斯的学生落后一到两个等级,进不了其他更优秀的学院,只有投奔欧几里德才有出道的可能。</p>
换句话说,这是个甲方市场,欧几里德掌握主动权,它获得了制定规则的权力。</p>
禁止考试移民的政策也为欧几里德的强势推波助澜。山南省户籍的学生在结束了基础教育之后只能报考山南省的学院,偏偏山南省又是全华夏唯一一个只有一所学院的省份,本地的学生别无选择,只能硬着头皮与欧几里德死磕到底。</p>
在三年A班的同学里,大部分的学生签的都是与范国胜一样的十五年约,孙勇华因为入学考试排名差、又不得不申请勤工俭学的缘故,选择的是二十年期限。唯一一个与欧几里德签定了五年短约的陈出是当年入学考试的第一名,当时临省的祖冲之学院向他抛来橄榄枝,答应帮他办妥户籍转移事宜,只要他点头即可成行。高院长得知后亲自前往游说,不仅主动减少合约年份,还给陈出减免了学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他争取到麾下。</p>
而转学生的合约就不是欧几里德可以控制的了。</p>
李丽瑶原本在帝都的张衡学院就读,那是一所略逊于高斯的二级学院,与她签了五年的短约。姚珊与高斯学院的合约也只有五年,目前还没有到期,所以她和李丽瑶虽然人在欧几里德,欧几里德却并不能从她们以后的出道中分到任何好处。正因为如此,她们俩能成功转学除了得益于过硬的关系之外,还上交了高昂的学费。姚凌爽快地允诺姚氏将出资为欧几里德建一座图书馆,总投资在两百万华夏币左右,作为一种变相的“赞助费”。</p>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傅海潮既然能从姚珊以后的商业行为中获利,就有义务为她解决事业上的各种麻烦,尽经纪人的职责。</p>
但问题是,傅海潮至今没有从姚珊身上得到过一毛钱的好处,而且也不认为她能给他带来任何经济利益。</p>
他根本不看好她的学术前途。</p>
从一开始,傅海潮就不赞同姚珊来欧几里德读书。在他看来,姚珊既然能考出二十六名的成绩,就完全有希望在高斯学院出道。她只要再努把力前进一名就行了,为什么就不能试一试呢?</p>
同样是出道,从不同学院出道的含金量有天壤之别。高斯出品的偶像备受推崇,打上欧几里德烙印的奥考移民却有钻政策漏子之嫌。就像地球时期的□□人如果从非京地区考入清华北大,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交口称赞,但如果考入清华北大的是北京籍的学生,围观群众总免不了酸几句类似“就这成绩,在XX省也就只能上个普通本科”的闲话。</p>
傅海潮不理解姚珊为什么会对自己没有信心,他觉得姚珊放着高斯这块金字招牌不要,非得上赶着去抱欧几里德这块烂木头完全是在作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