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佛门十重戒是什么?”素问又问。</p>
“不杀生、不偷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涂饰、不歌舞及旁听、不坐高广大床、不非时食、不蓄金银财宝。”两人皆道。</p>
在说到“不淫戒”的时候,两人声音都有了一点变化。</p>
素问又问二人:“戒律是什么?”</p>
这次与上次不同,上个问题是戒律的内容,这次问的却是戒律本身的含义。</p>
“修行的基础!”</p>
“约束自身的典范!”</p>
二人都是回答。</p>
“也对,也不对。”素问对二人说道,说罢就扔下二人出门而去,留下二人面面相觑不知道怎么回事。</p>
过了十几分钟,素问手中拿着一个木桶回来。</p>
将那木桶在房间中装满水放到两人眼前:“这桶就是戒律。”</p>
“这水就是修行!”</p>
“有这个木桶在,才能保证里面的水不漏出来,越继续越多。</p>
有戒律在,才能保证你们的修行不偏离佛道,在正确的路上。</p>
如果这个桶破了,那么里面的水就漏光了。”</p>
素问说着话,手指在木桶上按了一下。只听一声轻响,桶中的水就沿着一个指头大的小孔漏了出来,满地都是。</p>
“戒律的宗旨就说白了就是止恶行善。</p>
只有止息恶行,才能勤修善法,只有精进戒行,遵奉佛制,才能使身口意三业清净,戒行无染,而不至于堕恶道,若依戒修定,由定慧,即能断除无明,乃至趋向于佛道。</p>
因此戒定慧三学,戒律为。”</p>
两人皆是沉默点头,两人自然知道戒律的含义,心中也在想素问为什么要重点说这些,是要严惩两人么?</p>
若是素问严惩两人,两人自然会欣然接受。不过心中却也会有些复杂的情绪。</p>
两人破戒后心中有着负罪感,也有自己一直坚守的东西被打破之后,心中空落落的感觉。</p>
就像有的人一直遵守着道德和法律的约束,如果他一直坚守着,那么也许可以坚守一生。但有一次突破后,那么这种约束在他们心中就并不是那么牢不可破了,约束也会减弱很多。</p>
比如说贪污犯,当他们贪污第一次以后,就再也收不住手了,就是这个道理。</p>
可二人又是奉命外出办事,不敌对方被擒后,被下了药才会破戒,并不是主观想要破戒。</p>
这就让两人心中既痛苦又矛盾。</p>
素问自然知道这点,所以才会这么麻烦的来解决这个事情,才会先让他们自己思考两天才来解决这个事情。</p>
“戒律的意义其实我不说,你们也都知道。”</p>
“请住持责罚!”两人突然开口,主动请求责罚。</p>
“先不提责罚。我还想要问你二人,我禅宗的主张是什么?”素问问道。</p>
“直指本心,见性成佛。”两人皆道。</p>
这八个字,道明了禅宗真义,也是禅宗与其他宗最大的不同。</p>
“那么戒律与见性有什么关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