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十四章 笸箩、瓮和盔(3 / 3)

陕北、晋北和蒙中西部等地,普通人家使用的日常生活用具。

轻工产品极少,当然价格也是主要原因。

家家必备用来盛粮、盛水、盛油、和面、腌菜等用具。

都是用当地高岭土烧制的。

有如瓮、盔、盆、罐、坛等,厚重结实,价格便宜,也是李之重家的首选。

还有很多日用品都是自制的,如笸箩、簸箕和笤帚等。

瓮,也叫缸,按照古人分类收口为瓮,敞口为缸,后当地人统称为瓮。

由大到小分为大瓮、三只瓮、五只瓮和圪丁瓮。

按照大小形制用作水瓮、菜瓮、油瓮等,大瓮高约一米二三,依次递减。

圪丁瓮是为生豆芽特制的。

下部有孔,方便淘豆芽。

因当时婚丧嫁娶,豆芽是凉菜的主菜,需要量大且不可或缺。

同时也是过年必备菜品,有专门的生豆芽的器具就不足为奇了。

关于瓮有很多俗语,老话说“节省,从瓮沿沿开始,等到了瓮底底就迟了。”

劝人节约要趁早。

还有一句正好相反,因瓮倒扣如烟囱状,俗语讲“掌柜的打烂瓮,正好安烟囱。”

意为有钱就这么任性。

盔,由大到小分为雷盔、大盔、二号盔和小盔盔。

雷盔主要用于事宴(婚丧嫁娶宴席),体型硕大且壁厚。

容量大保温效果好,盛放炸好的油糕。

大盔直径约四十公分,以十公分递减到小盔盔,多用于日常洗菜、和面和盛放食物等。

还有就是尿盔子和夜壶,也是此类粗瓷制品,用于晚上家里便溺。

当地骂人“扑尿盔子了”,意思上门太早了,人家还没倒尿了。

倒尿是女人的事儿,男人倒尿会被笑话的。

夜壶是老年男性起夜首选,造型可自行搜索。

有个歇后语叫“寡妇抱着夜壶哭——我不如你呀”,形象生动。

关于尿盔子还有个笑话,话说民国二十七年,RB人打着共建满蒙的旗帜来到了土默川。

一日将午,一队RB兵到了口肯板升,准备生火做饭。

街上搭灶支锅,缺一个和面盆,就到李之重姥爷家去借。

正好看见马老汉家尿盔子放在豁口口后侧。

二鬼子一眼就看见了,拎起来就走。

“那是个尿盔子!”马老汉用本地土语忙道。

“什么,没做饭就要盔子?!”二鬼子瞪着眼说,马老汉没敢说话。

午后,二鬼子来归还盔子,大赞李之重姥爷是个好人。

可就是盔子有点骚气,还给了马玉仁一颗洋糖。

马老汉望着光洁如新的尿盔子,深感军民鱼水情深。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华娱:从小导演开始 两A相逢必有一O 叶辰夏若雪 非正常女天师 我去修仙咯 龙头 超时空交易,开局交易一吨黄金 重生80,从狩猎林海雪原开始! 重生82:从上山挖宝开始致富 登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