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不长,蓝旗探马跑来启奏:“启禀万岁,前面有一出家道人,拦住去路,口口声声要见陛下。武定王不允,他便躺倒在地。武定王命人将他抬走,可是,十个人也抬他不动。现在还在争吵,请旨定夺。”
胡大海闻听,喝喊道:“老七真是个饭桶,把妖道杀了算啦,还用这般麻烦?老四,待我去收拾他!”
胡大海要走,被朱元璋喝住:“慢!二哥不可莽撞。依朕看来,这个道人必有来历。咱何不将他唤到马前,问个原委?”
胡大海不服气地说道:“哼!出家人没有好东西,理他做甚?”
朱元璋一听,笑了:“话不能那么讲。军师刘伯温不也是出家人吗,怎么说没有好人呢?”
“我是说,除了他之外,没有好人。”
朱元璋知道胡大海一贯嘴硬,无理搅三分,便也不再与他斗口,传旨道:“速将道人带来!”
“遵旨!”探马答应一声,转身而去。
时过片刻,只见军兵往左右一闪,武定王郭英领着一个老道,来到朱元璋面前。众人闪目一瞧,但只见:
这道人,立马前,
相貌堂堂不平凡。
头上戴着鱼尾冠,
无暇美玉上边安。
八卦衣,身上穿,
圆领大袖飘飘然。
百宝囊,挎在肩,
水袜云鞋脚上穿。
面如玉,前额宽,
狮鼻阔口柳眉尖。
二眸子,亮如电,
五络长髯飘胸前。
一把拂尘手中晃,
好似神人降凡问。
朱元璋看罢,暗自称奇。
老道转着眼珠,四处蜇摸了一番,单手打问询,口念:“无量天尊!贫道参见陛下,万岁,万万岁!”
朱元璋问道:“请问仙长在何处修行,法号怎么称呼?”
“贫道自幼在苏州天后宫出家,法号妙真是也!”
朱元璋又问:“仙长见朕,欲奏何事?”
“贫道斗胆问一句,万岁意欲何往?”
朱元璋答道:“去苏州讨伐张士诚。”
“俗家征战之事,与我出家人无关。不过,今有一事,不可不奏。”
“有话请讲,朕愿闻高论。”
老道说:“如今是金秋八月,农家正在开镰收割。万岁引兵十余万,辎重连轸数十余里,所到之处,人踏马轧,对庄稼危害极大。为此,百姓怨声载道。万岁兴仁义之师,名为拯救天下黎庶,实则却给他们带来了苦难。言行相背,此乃大不义也!贫道斗胆,冒死进言,请陛下三思。”
胡大海听着刺耳,把牛眼一瞪,说道:“你这老道真来无理!自古行军打仗,哪有不在地上走的?我们又没长翅膀,能飞到苏州去吗?糟踏点庄稼算得了什么,用不着你瞎操心!”
朱元璋怕胡大海再说难听话,忙接过了话头:“仙长言之有理。朕本不忍心糟踏庄稼,怎奈人多路窄,进军不便啊!但不知仙长有无良策?”
老道笑着说道:“主公真乃仁德之君也!贫道自幼生长在此地,对这里的山川地理了如指掌。万岁如不嫌弃,贫道愿为主公领路,既不糟踏庄稼,又可早日到达苏州。此乃两全之法也,不知万岁龙意如何?”
朱元璋闻听大喜,边笑边说道:“承蒙仙长惠愿。单等平定苏州,必与你重修庙宇,重加赏赐。”
“贫道不敢贪欲多求,但愿黎民少受涂炭,已是求之不得的了。”
朱元璋命郭英拨给老道一匹快马,在前边带路。老道千恩万谢,策马而去。
此时,胡大海又说道:“哼,我看这妖道来得蹊跷,不像善类。万岁因何听他胡言?”
朱元璋道:“二哥言之差矣!人家说的俱是正理,咱们焉能不听?况且,人家至诚进言,咱却之也不恭呀!”
胡大海还是犟着他的死理儿:“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哼,还是多长几个心眼儿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