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凯戈小课堂开课啦!
2002年,12月14号。
中午12点,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外,人声鼎沸。
数量超过千人的中外记者媒体,特别邀请来观影的特邀观众,几乎将人民大会堂外的广场塞的满满当当。
各种用三脚架架起来的长枪短炮上,闪光点闪烁个不停。
有趣的是,现场的每一位记者,都是穿着一身正装,包括摄影师都西装革履的。
张卫平的要求还真被严格遵守了。
人民大会堂外,一片热闹拥挤的景象,每个人脸上都流露出期待的神色,毕竟这是国内第一部大片的首映!
新画面旗下的工作人员,正严格的进行入场检查,每一个要入场的嘉宾和记者,都必须接受堪比安检的查验,不允许任何电子设备,录制设备带入!
就连记者们,一会入场的时候,也得先把录像机、照相机等设备寄存在工作人员手中,等到观影结束后的记者会采访环节,才能重新领取设备进行采访。
这会首映入场的时候,又要求记者们提前一个小时进行存包、安检、检查、存放摄影设备等一系列繁琐手续,提前入场等着。
这都要归功于凯戈导演那顶尖的镜头掌握能力。
在电影美学这块,他也有很多东西可以聊。
之所以这么严格要求,主要还是为了防止盗版流出。
所以他拍《加勒比海盗》一点压力都没有。
同样,全靠实拍镜头来实现的镜头美学,吴渊的水平也就停留在一般导演的程度,远远比不上凯戈导演的水平。
有句话说的好,无论谁演凯戈导演的戏,都能颜值自动提升一个档次。
这是吴渊拍马都赶不上的。
同样穿了一身正装的吴渊,也混迹在其中。
比如《彗星来的那一夜》,比如《入殓师》,这些都是剧本好的电影,而不是画面有多唯美,多经典,多有意象性的电影。
他毕竟在梦中主攻的还是商业片领域,这也是21世纪华语电影的主要发展方向。
所以,防止不法分子乘这次首映之机进行盗版活动,文化部门专门制定了非常繁琐的种种防范措施,生怕再出电影还没上映,盗版就流出的丑闻。
吴渊认真的聆听着,时不时的严肃点点头。
吴渊就和姜纹、陈凯戈、冯晓刚几位导演凑在了一起。
“你的《入殓师》拍的确实很好,电影温情感十足,难怪能拿柏林最佳导演。”
一旁被禁导五年的姜纹,听着听着也颇有兴趣的加入到了讨论之中。
两人一个愿意学,一个愿意教,聊天氛围那叫一个和谐畅快。
以往的电影首映式请柬都是主办方快递、邮寄或是当场发给记者,但是这次首映,为了确定一人一证,记者们得亲自前往主办方公司领取请柬,让记者们“无冕之王”的威风一扫而落。
“电影温情感是有了,但镜头的使用都比较克制和朴实,其实可以更大胆一点的,比如张国榕在雪山下吹唢呐的那场戏,如果让我来拍的话,我会多架几个机位,再增加一个俯瞰的镜头。”
吴渊在电影特效镜头拍摄这方面,就挺擅长的,让他来玩特效,他敢自信的说,绝对比现在的几大导演都强。
而凯戈导演也乐于给这位他欣赏的青年导演传授知识。
凯戈导演笑眯眯的看着吴渊,十分亲切的拍了拍他的肩膀。
而在人民大会堂内,《英雄》的放映厅里,一群提前到场的嘉宾们,已经汇聚一堂,正在互相交际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