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国公,你放心!三皇子绝对不会做出这样下作的事情!”
元康帝手中的朱笔微微一顿,云淡风轻,装作不在意的问道。
贾珍神色变幻,他是个方正之人,不擅长俗务,几句话就被甄应嘉忽悠住了,思考了片刻,叹气说道。
甄应嘉闻言,脚步一顿,脸色难看至极,堆起了一副虚伪的笑容,转头对贾昶说道。
“宝玉见过世叔!”
“甄家和贾家是世交,甄应嘉久在江南,难得回一趟神京城,拜访荣国府,必然是要叙旧的,都说了些什么?”
贾政倒是有自知之明,直接让人去武国公府将贾昶请了过来,让甄应嘉和贾昶面对面的谈。
冬至之日,元康帝昏厥,性命垂危,诸位皇子闻听此讯,连连动作,召集心腹商议大事,最后都向大明宫涌去,只有七皇子势单力薄,不敢前去皇宫凑热闹,紧闭府门,不见外人。
“还不见过你甄家世叔,他有个爱子也和你同名,年纪还比你大一些!”
说罢,李光正从袖中抽出了一道明黄色的圣旨,双手捧着,神色恭敬,再次说道。
“三皇子乃是甄妃所生,我们两家又是多年的世交,自然不同于其他的皇子,关系自然亲近,日后三皇子如果荣登大宝,自然可以保证你我两家的富贵荣华,那才是真正的安枕无忧!”
贾昶智慧通天,甄应嘉刚刚的反应被他尽收眼底,瞬间便察觉到了甄应嘉的念头,所以才会开口警告。
甄应嘉心中一喜,他自然是想要直接和贾昶谈的,只是他和贾昶从未有过交情,需要贾政做个引荐人,才好见面。
贾昶闻言,稍稍抬眼,扫了一眼甄应嘉,缓缓将手中的茶杯放下,微微摇头,反驳道。
元康帝淡淡的应了一声,手中朱笔不停,将手中批改的奏折放到了左边,再次从右手边拿起一本奏折,继续批阅,没有说话。
甄应嘉是来荣国府是为了当说客的,想要拉拢荣国府,当然醉翁之意不在酒,他想要拉拢的是武国公贾昶。只要荣国府投靠表态了,贾昶根本就无法置身事外,早晚都要被拉进泥潭之中。
贾昶不置可否的点点头,神色淡定,威严的目光注视着甄应嘉,让他感到了一股沉重的压力,额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有些难以承受。
乾清宫大殿之中,诸位重臣齐聚于此,内阁首辅李光正神色凝重,看着众人,威严无比,沉声说道。
“陛下之前留下了密旨,我这里有一道,陛下曾言,此密旨之中有着新皇人选,今日我将其带来了!”
甄应嘉眉头紧锁,心中不高兴,贾昶的拒绝让他不好回去交差,毕竟他来之前可是夸下了海口,可以将贾昶拉拢过来的,如今无功而返,如何是好。
贾政将锅甩了出去,身心感到轻松,这才和甄应嘉闲聊了起来,笑着说道。
“这孽障哪怕和世侄样貌相似,但性格绝不一样,他不成器的很,不喜圣人文章,厌恶经济仕途,终日在后宅厮混,浪荡子一个!”
“听说甄应嘉今日拜访了荣国府,武国公也去了!”
“甄应嘉这次去荣国府,是做说客的,想要为三皇子拉拢武国公!”
“真真稀罕,和我家的犬子长得一模一样,如果不是他人在金陵,我还以为他也来了荣国府,和我开玩笑呢!”
甄应嘉念头转动,突然想起了刚刚离去的贾赦,眼球微微一动,有了主意,脸上再次露出了笑容,拱手道。
“传旨,武国公忠勇爱国,为众臣之楷模,赏黄金千两,玉如意一对,绫罗绸缎百匹!”
“如今皇子之间争斗得厉害,我们这等人家,总要为子孙后代考虑,根本避无可避,必须做出选择!”
戴权感到整座宫殿内都充斥着一股沉重的压力,心中惴惴,微微抬头看了一眼面无表情的元康帝,抿了抿干燥的嘴唇,继续小声说道。
“这话又不是你说的,你害怕个什么劲儿?!”
内阁宰辅,六部大臣对视一眼,神色变幻,各有心思,只有林如海淡定自若,不同他人,谁都知道他不掺和朝中争斗,置身事外。
“这话如果是其他人说,自然是僭越!”
贾昶此话一出,贾政神色微变,他虽然迂腐,但是也知道自古帝王忌惮武将会发生什么事情,转头看向了甄应嘉,沉声道。
“三皇子聪慧英武,干练勇毅,得到了朝中许多大臣的支持,就连陛下都常常夸赞,正是太子的最佳人选,只要武国公加入,日后必然是出将入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众臣闻言,面面相觑,没想到陛下居然还留下这等后手,神色莫名紧张,双手紧握,汗水都浸湿了后背,万一密旨之中的新皇人选不是自己所投靠的皇子,自己前途怕是尽毁。
四位大臣同时踏步而出,其中就有林如海,这位一直置身事外的礼部尚书,不曾掺和皇子之争,只有他会不偏不倚,公平公正,让人信服,这也是元康帝担心其他几位心腹大臣擅自打开密旨,篡改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