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微皱起眉,用刻刀撬开印泥,取出盒内的巾帛。巾帛摊开,曹丕浏览其上内容,神情微变。
侍从捧着小木盒,在宫殿廊院间,快步疾行。
半响之内,司马懿、刘晔、曹仁、曹洪、陈群、卫臻等二十余名曹魏高官,齐聚议殿。
“荆州急报!”
“卿之言有理,然朝中却无熟知辽东人者。”
原御史中丞贾逵,为了要给司马懿腾位置,转任豫州刺史。
说话间,侍从快行入宫,跪地上奏,说道:“陛下,刘备自率大军北上宛城。分遣吴懿将偏军西进,今已攻下武关。”
孙权心有所动,欲自领辽东兵,但却又不好直接开口。
今臣以为可将精卒一万,轻军速进,从襄樊至均口,然后自淅川趋兵武关。比及曹魏闻之,我已得武关险要,大军而至宛城。曹丕举大军南下,则马超、陆逊有所作为尔!
昔高祖之所以成事,非天命在他,而因其韬略决断过人。今陛下将兵规矩,欲先下宛城,而后取武关,实为用兵之忌,断不可行。
曹丕示意左右为孙权倒酒,笑道:“仲谋智虑筹谋,仲达文武并济,得有二仲辅佐,朕必能大治中国,平顺天下。”
“诺!”
刘晔皱眉而思,说道:“武关被破,陛下当命大将屯兵蓝田,分驻商於诸城,以防刘备遣军西掠关中。”
汉兵至时,武关守军还有部分散在关外,城中士卒不足千人。吴懿率部下万人猛攻,选用先登,蚁附攻城,浴血奋战三日,攻克了武关。
孙权本为侍中兼横海将军,曹丕继位之后,转任平州刺史,因军功进封食邑。归朝之后,曹丕任命孙权出任尚书仆射。
“今加司马懿为抚军将军,持节,授兵五千;孙权为镇国将军,假节,授卒五千。凡有紧急之事,不必向朕通达,当可自决用命。”
孙权面容谦逊,拱手说道:“今平州得以治安,多赖陛下之天威。纵辽人苦寒善战,但我天兵至,辽人无不顺服!”
偏军锐师派出,刘备自率张飞、赵云、吕蒙、黄权等中军大将,逆淯水而行,连破数城垒,兵抵宛城。
曹操在世时,以为了更好的御敌,将武关划入荆州,屯有三千兵马。然宛城重于武关,今为防备宛城,夏侯尚无瑕顾忌。
曹操在世时,司马懿为荆州刺史,但随着曹丕继位,司马懿直接调回中央,以侍中兼任御史中丞。
话音未落,司马懿挺腰拱手,说道:“陛下举兵南征,并非不可。然臣以为刘备心有大志,必会多路而用兵。霍峻归居合肥,厉兵秣马,其当为一路军;陆逊从涪城至汉中,此是为西军人马。”
朝堂中文武窃窃私语,对武关的失守,他们都有些手足无措。
思虑少许,孙权说道:“陛下,辽兵远离辽西,不如择熟其习性者将之,暂安其心。待辽兵久居,人心安定之后,再分属与诸将,亦不迟也!”
“报~”
宫内,曹丕坐于榻上,正与从辽东归国的孙权畅聊。
“诺!”
曹丕甚是满意,说道:“人常言辽西苦寒,人以渔猎耕作为生,民风剽悍敢战。朕见辽人精壮,当不负此言。”
曹丕微微颔首,说道:“车骑将军之见,与朕相同。朕欲举中国之众而南征刘备,退其兵,挫其锋。”
三月下旬,洛阳行宫。
“武关被克!”
“今武关被破,当如何是好?”曹丕问道。
“嗯!”
少顷,曹丕放下巾帛,长叹说道:“果如仲达所言,刘备心有大志,必会趁朕继位之初北伐。今刘备提兵十万,从襄樊出兵,逆淯水而进,将至宛城尔!”
孙权沉思少许,说道:“陛下,宛城扼守夏道,是为许、颍之屏障。今刘备提精兵来犯宛城,其必有远图,非陛下举兵亲征,不足以御之。”
闻言,曹丕脸色顿变。
虽未拿到全部兵权,但能领一军,也算是如了孙权之意。
“臣懿、权必竭力尽忠以报陛下!”
司马懿、孙权跪地行礼,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