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出淮水起,泗、沂二水因战乱、屠城之故,百姓十不存一。陛下欲令霍督取齐地,江淮百姓不多,则不足以服徭役;徭役不足,则粮草有匮乏之险。今为中国长远计,宜当令江淮民众归乡,夯实根基。”
刘备打开奏疏,说道:“朕已留有布置,如遇贼兵袭之,命封儿守上洛,据武关。吕蒙、廖化二将当会逆丹水而上,驰援上洛郡。商於地窄山多,不宜大军作战,贼当难以久持,唯有撤军归国。”
“不然!”
刘裕之所以能下青州,除了破碎的北方外,实际上与东晋在江淮长期的经营策略有关。东晋在肥水大败苻坚,江淮根基仍存。那时刘裕从下邳出发,有稳固的江淮为依仗,故而才能直捣青州。
诸葛亮真不是夸大霍峻的功绩,刘备下江东以来,几乎没给霍峻特别大的帮助。仅有在战事紧急之故,派遣兵马支援,但后续又收回了兵权。
答案:没必要!
“子方吗?”
“禀陛下,亮与诸卿深究上洛地理,窃以为陛下当令镇西舍商於之地,迁郡中百姓至汉南、襄阳二郡,以免被贼所败,失土丧民。”诸葛亮将奏疏呈上去,说道。
到时候自己因粮绝而退兵,即便没失败也会被人算作兵败。世上之人从来只看作战的结果,而不会怜悯你为何失败。
当然更重要的是,商於之地是否有必要让南汉为他倾入那么多的心血?
糜皇后当即笑了出来,施礼说道:“多谢陛下,子方居南中任职多年,今年岁渐老,腿脚愈发不便,能否将其招归京师养老。”
刘备沉吟少许,说道:“朕欲准仲邈奏疏,不知以孔明之见是?”
刘备邀诸葛亮入座,问道:“孔明,是有何紧急之事?”
见帐下两大文武建议自己舍弃上洛,刘备也不犹豫,吩咐说道:“来人,书信镇西将军言,人与地二者,当先存人后存地。今商於孤悬汉北,令其速迁商地百姓至汉水。及克宛城,商於再得易矣!”
刘备想起一件事,问道:“仲邈欲令江淮旧民回居江淮,诸君以为江淮临近边事,常遭兵乱,难以乐业复土,有失民丧土之险。不知孔明以为如何?”
怕让诸葛亮久等,刘备拔腿就往前走,说道:“容朕思量几日,届时一并告与夫人。”
刘备拆开木盒,得见信上竟是霍峻放弃商於的建议,不禁递给孔明,感叹说道:“孔明与仲邈所见相同尔!”
刘备悠然而叹,说道:“孔明不仅善政,亦知兵事。商於如鸡肋,食之无味,失之可惜。”
“谢陛下!”
若是徒步而进,曹魏利用己方所擅长的骑兵,在来路上埋伏设计,施行围点打援的计策,轻松击败汉军。
“禀陛下,臣以为可行!”
刘备的眉头渐渐舒缓开来,不得不说诸葛亮说的非常正确。
“霍督居千余里之遥而忧心国事,盖世之少有!”诸葛亮赞道。
诸葛亮示意刘备看向殿外,说道:“陛下,我军之所长者,唯恃河水也。今深冬水浅,干涸结冰,船不得行,欲救上洛,唯舍水相救。舍水就步,贼以骑击步,断我粮道,时援兵必败。”
初期,霍峻帐下士卒是以霍、高二氏部曲为主,后来招募矿工,再募水贼而建军,逐渐发展到当下的三万精兵。
诸葛亮蹙眉而思,说道:“迁与不迁二者各有利弊,不迁者,欲令百姓乐业,出粮纳赋,以助陛下北伐;迁者,除淮民思乡之故,亦有进图中国之念。”
“鸡肋~”
至于疆域,霍峻开局一座废弃的皖城,后经大小几十次战役,西征北讨,帮助南汉打下半壁江山,还要顶着统一的中原,经略江淮,扩有六郡之土。
“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