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范得知刘备病笃时,从扬州千里迢迢赶到京城,携带妻儿向刘备跪地痛哭,后悔没见到最后一面。
因祖有功,宗有德的要求下,庙号在魏晋之前,少有皇帝能有。当然两汉不少皇帝有庙号,但因功德不匹配,后来被人废除。如董卓废东汉中后几任皇帝庙号,南汉承袭董卓之所为。
四方将军,分别为前将军文聘,左将军黄权,右将军贺齐,后将军庞统。
“且先议谥号!”霍峻说道。
谥号者,除秦始皇外,历任帝王几乎都有,是以谥号而评价先君一生之功绩,分为上、中、下三等。
刘备陵墓在刘备称帝时修建,虽称帝有五、六年之久,但陵墓常因战事修修停停,正儿八经修缮的时间才一两年。
余者官职少有变动,仅多封食邑,或百户,或数十户,以为聊表刘禅心意。
当马良读完后,在霍峻带头下,众臣向刘禅告谢。
摘去麻裳的霍峻、诸葛亮、张飞等人跪在殿上,聚精会神听着由王粲撰写,马良诵读的诏书。
陆逊以前将军,迁升至车骑将军,雍州牧,假节,封下辨县侯。
“且据南中李严上报,自糜子方离任之后,南中豪强、宗帅多有不顺,其唯恐有乱,请益兵至南中,以威南中土人!”
张昭挺直腰背,说道:“庙号以太、高、世、中四者为最盛,中者,中兴复兴也;显者,虽意与中相同,但功德弱于中。”
“亮与大司马之意相同,先帝当尊中祖,而非显祖。”诸葛亮应和道。
而庙号中,太、高、世、中四者为最尊,实际上刘秀适合用中祖为庙号,然刘秀有傲气,不愿袭承西汉之后,故而用‘世’而不用‘中’。
故而刘禅要在刘备的棺椁前继位,刘禅先向刘备遗体告罪祭拜,而后由霍峻奉上象征大汉皇帝的佩剑,刘禅亲自佩上,则是受领皇帝。而后刘禅祭祀祖庙,再领天子位。
霍峻思虑半响,说道:“先帝功德虽亚于二祖,但于汉室而言,却有立即开国之功,今当以中祖而冠先帝!”
徐庶以御史大夫,平尚书事,领虎贲中郎将,统率宫中宿卫亲兵,关内侯。
刘禅成为大汉皇帝之后,依照张昭的指令,为刘备打理遗容,披麻戴孝服丧。而后由刘熙为刘备发丧,丧事操办三天。
下葬之时,道士诵经,巫师做法,此事由张鲁负责。礼毕之后,电闪雷鸣,天降大雨,似乎为刘备而悼念。
考虑到后世盗墓贼问题,霍峻与诸葛亮、张昭商议,少放金银钱财,多用兵马土佣、大鼎金钟陪葬。且为了让后世人了解南汉,霍峻特意让人在陵墓中放了大量竹简书籍。
赵云以领军将军职,迁至卫将军,故领禁军。
当然这封赏出自谁手,霍峻、诸葛亮心中早已有数,这大概是刘备给他们颁布的最后一封诏书。
霍峻拱手而拜,说道:“禀陛下,今先帝驾崩,如曹氏闻之,必有所动。峻以为当令江汉、江淮二地军士,筹备军事,以防曹丕异动。”
张飞从大将军迁至骠骑大将军,平尚书事,司隶校尉,假节。
四月一日,刘禅第一次召集众臣议事,封赏众臣,及为刘备商定谥号、庙号。
霍峻在这三日,因诸葛亮要为刘备丧事操心,他则为刘备的陵墓而奔波。
之前有言皇帝是为人爵,人爵之盛是为天爵,即天子。刘备通过百官推举,继任大汉皇帝;而后告类于天神,获取天子位。今刘禅作为后继之君,皇帝、天子位需要从刘备身上继承。
霍峻持笏板拱手,说道:“丞相统理尚书事,如往昔之时。当令文仲业、吕子明率水师严待。至于江淮,臣以为可运三弓床弩至边城,以为加固城防。南中之事,可益兵五千至朱提。”
“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