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在三省六部制的基础上,继续在中央分权,设置了枢密院,主管军事。
其实这个并没有多少问题,毕竟在分的是宰相的权。
就是在中央上实行制衡,那也是多不出多少官吏来。
但可怕就可怕在赵匡胤在地方上玩制衡。
制衡是什么,就是要更多人的分权。
这不就是冗官冗员的制度吗?
他把唐朝出现的转运使职务大力发展。
让转运使手中握有了极大的实权。
专门从地方往中央转运物资钱财。
而这种官吏在后期,那就是特别不干人事,在地方上搜刮各种财物,进贡给中央。
你看过《水浒传》的人应该都清楚,有什么生辰纲,花石纲等等。
就是靠这些人来押运向中央。
而宋朝皇帝为了享受,也是为了搜刮财物,那就会大力发展这个官僚体系。
这到最后能有多少人呢?
你光靠脑子想一想就知道。
而且宋太祖赵匡胤竟然为了制衡地方,他在原有地方长官的职位上又增加了一个新的职位。
那叫做:通判!
通判就是知州知府的副手,他的官职虽然没有一把手大,但是,他却是赵匡胤用来制衡一把手的人。
而且主管的职能,竟然跟一把手是重合的。
也就是一把手管什么,他们就管什么。
宋朝之后的冗官冗员就是这么来的,一个位置,非要安插好几个人。
你说在这种官吏设置的制度之下,宋朝的子孙是不是得上行下效,不断的深化这种制衡的方式。
每次一想到制衡,就会多增加一些官吏,这越往后走,官吏的数目就会越恐怖!
这还不是制度的问题吗?”
…………
曹操,刘备,汉武帝等人听到宋太祖赵匡胤的这些制度,都想骂娘了。
人妻之友:
“这宋太祖赵匡胤玩制衡,真是玩疯了!”
“你在中央上分掉相权和军权,这无可厚非,毕竟增加的官吏数目不是很多。”
“可你竟然在地方上也玩制衡,这简直是吃饱撑的!”
“正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你让两个人去做一样的事,两个还都有实权,一个监视一个。”
“这执政的效率怎么能提高呢?”
“不是让两个人内斗吗?”
“这到底是让官吏执政一方,造福一方,还是让他们两个整天在窝里掐架呢?”
“你真要搞监察体系,那你就从监察体系上下手,这算怎么回事呢?”
“还有这个什么转运使,”
“一听这种职务,我只能想到,他们一定会鱼入乡里祸害百姓。”
………………
朱棣对这个简直太熟悉了,因为他就看过水浒传。
诛你十族(盛世雄主):
“我去,这生辰纲,花石纲,简直不要太熟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