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还不算难,因为最终,这个‘等俩月’的艰巨任务,落到了他这个兵部尚书的身上。
然而王锡爵又能怎么办?他只能是说:“诸位别吵了,此事我会禀报给皇上,由圣人行最终定夺,你们就先回去。”
……
石星的慷慨陈词,很快就招来了‘反对派’的反对,而反对的人,是时任兵科给事中许弘纲。
眼看大明援军就要跑完了,朝鲜急忙派人前往九连城,希望身为祖承训‘上司’的辽东总兵杨绍勋,能够命令祖承训暂时留守在朝鲜境内。
事实证明,老天爷还是很会‘开恩’的。
万历十九年,就这样过去了。
“就跟咱们大明朝的藩王差不多!”
“话是国王又是什么?”
老的那位就是年纪大了些,模样也寒颤了些,气质也吊儿郎当了些,但此人却是‘精通’朝鲜语与倭语。
这一年的大明王朝,仍旧是一个多事之年。天灾与人祸,仍旧不可避免的发生着,也仍旧又被默默的盖压了‘回’去。
时任兵部尚书的‘石星’是主战派,他认为朝廷应当尽到宗主国的情谊,即刻出兵增援朝鲜。
张重辉也没有再问,他很清楚,问是问不出答案的,他只‘也’继续饮酒。
——我大明朝好心提醒你们朝鲜,有人要来打你们了,并且还让你们自己先做好动员准备。
许弘纲反驳的也是十分激烈,身为小小给事中,却敢直接怼骂部长石星,这样的事情,在大明朝已经不算事儿了。
这封奏本,是朝鲜国王通过朝鲜冬至使李裕仁上奏给大明朝廷的。
众所周知,赵志皋是个‘老实人’,这位老实人平日里就不怎么爱管事,关键也用不着他来做什么主,因为他上头的王锡爵和张位都是极有主见的人,故而他‘只能’默默退在众人身后,一言不发的充当着背景板。
可出使倭国呢?
这可不是个‘简单’的事啊!
“名字而已,原先是什么,那就还是什么。”
“我说这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再不出兵朝鲜就亡国了!咱们大明朝身为宗主国,难道要眼睁睁看着朝鲜之地被倭寇占据吗?你们到底在怂什么?你们要是不敢上!老子亲自带兵上阵就是!”
顾宪成的心思,就这么被张重辉给直晃晃的拆穿了,气氛一时之间,也变得微妙了起来。
在顺天府官吏们的忙碌之下,一张张布告被张贴在了四处墙上。
这一次,大臣们似乎闹急眼了,怎么样都不肯离开内阁,除非皇帝陛下能给出一个‘具体’的答复。
而年轻的那位,却是有些‘过于’年轻了……
“你怎么知道?”顾宪成眉头蹙起,难得的严肃认真道:
“如今册立太子一事,功劳可都是他王元驭的!他的内阁首辅之位,只将越发稳如泰山!等他腾出空,抽出手来了,第一个收拾的人就是你!”
辞旧迎新,日暮西山的大明王朝,迎来了一个更加多事的——万历二十年。
这样的敷衍有用吗?当然没什么用,毕竟众人也不是头一回被这样敷衍了。
“两袖清风不见当年少年郎,大雪如鹅犹见今朝……”
这半年多以来,王锡爵越发的觉得累了。
张重辉打断了对方那意图掩饰真相的癫笑,脸色冷下来的同时,他问道:“你以为你这一走后,还能够回来?”
事实证明,吹牛是要付出代价的。
“有困难可以跟我说。”
二人只闷头喝酒的同时,其实各自都心知肚明着,对方在刻意隐瞒些什么。
——结果呢?既然你们‘装作’听不懂,那就没办法了,你们就‘只能’先挨打了。
可就算‘只是’去送死的,那也得代表大明朝,死得‘漂亮’些不是?
一年结束,回过头来,再放眼望去,在绝大多数人们的眼里,看到的只有‘一片祥和’,‘国泰民安’。
真正的战争,接下来才刚刚开始!
……
故而张位的这一建议,一直都得不到朝中他人们的支持和采纳。
爱凑热闹的百姓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纷纷挤上前去。
毕竟倭国的‘最终目标’,是大哥‘您’啊!
“真小气。”
朝鲜国王都快被赶到辽东来了,自然不可能坐以待毙。而他们所能做的最勤快的事情,便是接二连三的求大明朝派兵救援。
“反正贱命一条,死了就死了!万一要是成了呢?那可是‘世袭伯爵’啊!”
与此同时,乾清宫中的万历皇帝朱翊钧,也得知了有人‘揭榜’一事。
“什么?张重辉竟想要当我大明朝的外交使者?出使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