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局势,想强取襄阳和樊城已经非军争能及了。”刘备忧心忡忡,本就是虚张声势,自然是不能真的去跟曹操在襄樊决战的。
“这世道就是如此,成王败寇,仅此而已!”
战局的变化,让孟达措手不及。
曹操眯了眯细眼,看向诸葛乔的眼神也多了几分惊讶。
当孟达和潘濬联袂来向曹丕揭露魏讽等人阴谋时,曹丕并未因此而恼怒,反而亲手扶起孟达和潘濬。
向曹丕献策后,潘濬自认为是可以掌控全局,让曹操、孙权、刘备三方的兵力相互牵制,再联手孟达、魏讽等人掌控许都。
司马懿见诸葛乔礼数周全,回礼而道:“丞相军司马,司马懿!”
若孙权换成孙坚孙策任何一个,也不至于赤壁之战十年了还困守江东那片地儿。
这一通话,既震慑了孟达和潘濬,也安抚了孟达和潘濬。
“借我两千兵,你平许都,我平邺城。”
司马懿略思道:“刘备此举,极有可能是想跟魏王罢兵言和。”
“跟曹操的战事,最好能在入冬前结束;待得荆州军力恢复,即便孙权和曹仁同时来攻,愚弟也能应对。”
现在跟刘备谈,最多让个襄阳;若是在前线病重影响了军心,樊城都未必能守得住!
当得知孙权要偷袭合肥时,曹丕顿时陷入了两难。
而在这期间,曹操也得到了曹休在上庸三郡征战不利的情报。
虽然很不甘心,但曹操不得不去权衡利弊。
当吕常准备强迁襄阳士民去北方时,一大半的襄阳士民都不愿意。
“若孟德兄真想与我齐心协力,共扶天下,不如还政于天子,我自当在天子面前力保孟德兄。”
曹操在宛城只待了半日,就引兵南下樊城,在樊城北十里的郾城驻扎。
“大王,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舍则舍!荆州和益州,耗不起!”
至于刘备口中附加的原因跟于禁返回北方的降卒,曹操可不敢要。
孟达的蛊惑,让潘濬陷入了沉思。
“曹仁之所以死守樊城,就是怕樊城丢了,大王就可以长驱直入,直取许都。”
曹丕如今只是魏王世子,不是魏王,以曹丕目前的身份和权力,已经不足以应付当前的局势变化了。
司马懿谨慎的分析出了合肥防守的劣势,但并未提议让张辽和夏侯惇返回。
而曹丕的话更是让孟达和潘濬惊出冷汗。
“难怪刘备要在阵前炫耀。”
黄权也附和道:“大王,我亦以为,可先与曹操阵前一见;除了利害游说外,也可观察曹操的病情。”
“你二人皆是当世良才,倘若受魏讽牵连,是国家社稷的损失!”
“速传我令:以元让为前将军,督各军还寿春;令文远即刻返回合肥防备孙权。”
“我心有不忍,又一直相信你二人能为我的诚意而感动。”
最终。
潘濬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心中有了决断:“子敬,你说得很对,名声再大,也大不过权柄。”
“今日双王阵前会,汉水划疆界,也能算一段佳话。”
数日后。
“不知魏王意下如何?”
如今战事僵持,都在强撑,在比谁能撑得更久!
然而。
曹操闻言也笑:“玄德你又欺我!你在江陵有水军,若得了襄阳,又能在荆城增设水军。”
这次。
潘濬没有将屠刀举向昔日的同僚习珍樊伷等人,却也将屠刀举向了旧日的故友恩师。
曹操却是不以为意:“我与玄德汉中一别,如今数月未见,也是颇为想念。”
曹操就令蒋济去襄阳传令撤走襄阳的军民,刘备则让关羽用船只载襄阳军民渡河。
曹丕倒是轻松了,孟达和潘濬却是纷纷冒出冷汗。
然而识破归识破,在听到司马懿有两个“英才盖世、世间少有”的儿子时,曹操下意识的对司马懿多了几分忌惮。
“孙权在江陵损兵折将,又丢了陆口水寨,不敢再去惹刘备,定会强夺合肥来找回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