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乔冷笑:“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如今国门丢失,社稷被曹丕窃取,天子难道还会苟且偷安吗?”
“天下士民不会在意一個曹魏的公侯是否健在,只会在意大汉的天子死后谁来续汉继位!”
刘备的眼神变得坚毅,下令道:“就依伯松之言,即日传檄各郡,为天子发丧!”
诸葛乔的心情更是沉重,快步来到内院。
刘协不禅让,刘备就是在奉诏讨贼!
刘协禅让了,刘备又该奉谁的诏来讨贼?
对新兴的曹魏而言,刘备就是前朝余孽,是反贼。
不过刘禅投降跟如今刘协投降也是有区别的,刘禅投降的时候季汉基本上到了山穷水尽的程度。
“汉室不幸,竟遇到曹丕这种丧心病狂的狗贼,我恨不能生啖其肉!”
“荆益连年征战,军民疲敝,大王本就在休兵养民,以待天时。此时举兵北伐,必定人心溃散,谁会愿意拼死去救一个苟安的曹魏臣子?”
又有传言,昔日关羽兵围襄樊,襄阳男子张嘉、王休献玉玺,玉玺潜入汉水,伏于渊泉之旁,晖景烛耀,灵光彻天。
“为天子发丧,是为了让荆益士民相信,天子是为了社稷谢罪为死,而不是为了苟安去当曹魏的臣子。”
刘备再次挥出一剑,但剑却卡在了案桌上。
虽然,就能力而言,诸葛亮才是最适合守后方的,奈何诸葛亮能做法正的事,法正却做不了诸葛亮的事。
“为天子发丧?曹丕杀了天子?这怎么可能!”刘巴惊疑而问。
陈到遂小声将刘协禅让帝位、刘备怒骂刘协的经过陈述给刘禅。
“父王!”
诸葛乔直视刘备,语气多了几分锋锐:“大王,你立志匡扶汉室,是为了大汉,还是为了你自己。”
法正以前就是尚书令,又对刘备忠心耿耿,事事为刘备着想,足以镇守后方。
待诸葛乔离开,杨仪不由暗骂一声“小人得志”,然后又堆着笑容看向刘巴:“子初兄,这讣文你比我擅长,不如由你来?”
退出汉中王府,刘备立即来寻尚书刘巴和杨仪,让二人起草文书,为天子发丧。
荆益震动。
刘备轻叹:“让伯松见笑了。刘协竖子禅让帝位给曹丕,汉室已无天子。身后无主,奈之若何?”
“我也是要跟着家父北伐的,到时候这成都有资历和能力助大王理政的就只有杨仪了。”
杨仪见刘巴又是这副态度,拳头握得更紧:“刘子初,欺人太甚!你就显摆你的清高,大王为未死的天子发丧,摆明了是想称帝继位!”
臣民亦是纷纷上书报告描述祥瑞及应验的图谶。
诸葛乔的犀利反驳,让刘巴再次语噎。
诸葛乔见刘巴反对,语气也多了几分冷冽:“刘尚书,天子都禅位了,还如何救驾?是去救大汉的天子,还是去救曹魏的臣子?”
脑海中反复的进行利弊权衡。
善卜者又观测星象,太白、荧惑、填星常从岁星相追;近汉初兴,五星从岁星谋,当有圣主起于此州,以致中兴。
“刘巴明显对为天子发丧的决定不满,今后必定也会阻挠大王称帝。”
“曹丕篡位弑君,毁灭汉室,窃夺国家政权,胁迫忠良之士,残忍无道,天下义士皆应声讨。”
诸葛乔抱拳:“这事我去办,大王先召医官用药,只有将养了身体,来日才能北伐伪帝曹丕!”
“家父和法尚书若是听闻大王为刘协发丧追谥,必会星夜返回。”
医官沉吟了片刻,谨慎的判断:“大王这是忧愤之疾,并非是旧疾突发。药石可以调理!”
“我本以为你是为了忍一时之气,暂时屈身事贼,没想到你竟然会如此的懦弱!”
“想想都兴奋啊!”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请大王速速决断!”
诸葛乔加重了语气:“大王,我方才就说了,先帝有二子,长子亡于董卓,次子亡于曹丕!”
刘禅心中大定,抬起衣袖悄悄擦干泪水,将刘备为何会吐血昏迷的缘由告诉诸葛乔。
“我宁可助孙权平天下,也不愿向曹丕苟且偷安!”
若不是刘禅这个黑点,后世对刘禅的评价也会更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