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右四郡不论是汉人还是羌胡等部,对诸葛乔这个年少的凉州刺史皆有了共同的认知。
刘秀开国后,不仅延续了昔日赵充国的平羌策略,更是加大了屯田的规模。
这不是能简单处理的。
“府君,经历这么多,我也看开了。”
“想做官,想受到礼遇,未必就得是经学大家,也未必就得懂治政懂军争。”
“即便我最终不能给予高官厚禄,但我也能给予足够的礼遇和尊重。”
不强迫马钧出仕,只是告诉马钧,若是没去处,可以暂时当个刺史座上宾。
马颙的信使返回狄道城后,就向马颙传达了诸葛乔的口令。
羌胡等部落,要么当朋友,诸葛乔有好酒款待;要么当敌人,诸葛乔用弓弩招待。
“张既这厮,我不去寻他麻烦,他却总是来挑衅。”
游楚心中烦恼,道:“这几日我托病在床,郡内实务,可由长史代为决断。”
虽说王连、姜维等人的返回,分担了不少事务,但诸葛乔的事务也不少。
东汉以来对边境胡人的策略,基本都是这个套路。
“不论是农夫、是工匠、是商人,只要有足够的才能,在我治下,皆会受到跟士人同等的礼遇。”
热武器、电力这样的近现代化匠艺达不到,可如马镫、水车、指南车等跟时代生产力相匹配的军民用造物,却有实现的可能。
“管子曾言,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
“若要震慑不服,让偏将引兵督巡即可。”
“恕我不敢苟同。”
虽不至于让陇右四郡的小儿止哭,但各郡县汉羌等部,皆不敢再轻易的用武力来解决纷争。
“而诸葛刺史在府君势穷而降随时都可能再反的时候,依旧选择相信府君,授令府君主持陇西郡和南安郡两郡,只为赈济流民。”
“西域鄯善、龟兹、于阗王都遣使来贺,倘若得知陇右被汉兵占了,必不会再依附大魏。”
“在出任凉州刺史后,诸葛刺史更是恩威并济,让四郡的羌人又敬又畏,更有羌人部落对诸葛刺史奉若神明。”
王连刚劝了黄忠,又见诸葛乔亲往,心中更惊:“使君,你是凉州刺史,身系陇右四郡之重,岂能在这个时候冒险督巡四郡?”
这就是区别!
马钧仔细的权衡利弊。
有无当飞军在,有黄忠、姜维、王平、马忠、句扶、张嶷、张翼、冯习、张著等骁将在,在加上汉兵的兵甲优势,这陇右四郡没有任何一个羌、氐、戎等部落能扛得住诸葛乔的军威。
“我举荐先生为茂才是为国家选实干之才,也是为了以先生为榜样告诉这雍凉之地的奇才。”
有了技术就能提高生产力,生产力提高了又能反哺技术,这都是相辅相成的。
这些羌胡平日里过得很是清苦,时常饥不饱腹,因此也极容易受到煽动和激怒。
同时又许诺马钧,若是想明白了愿意出仕,直接就将马钧举荐给刘备。
马颙也看明白了诸葛乔的用意,道:“府君不必担心,诸葛刺史既然选择在这个时候督巡四郡,必然有完全准备。”
“诸葛乔近日在督巡四郡,我有意趁其不备,伏兵刺杀;诸葛乔若死,我就能再得陇右。”
“不如长史将我捆了送去冀县治罪,恩师见我被擒,便会断了再打陇右的念头。”
对于羌人,要以怀柔之策,选择良吏知其俗者捬循和辑,不能欺压太甚,也不可妄加繇役。
由于人少地广,羌人尚未损害汉人的核心利益,然而伴随东汉争权的腐败,地方州郡就盯上了羌人。
这样的礼遇,是马钧在曹魏绝对不可能享受到的!
尤其是即将推行九品中正制的曹魏,以马钧的才学方向,最多能评個下品。
慑于诸葛乔的兵威,不断的有羌人来投降。
诸葛乔对陇右羌胡等部的态度,采用的是最稳妥的恩威并济,心战为主,兵战为辅。
“我没那么高的觉悟为国家尽忠,是汉是魏我不在乎,我只在乎谁能让陇西郡士民过上安稳日子。”
虽说管子学说流传多年,但大部分士人都是故意视而不见,不承认士农工商皆是国家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