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如今亦是深有感触。”
“二十万石粮米虽然有些亏,可为了兴复汉室,这点亏朕也能接受。”刘备的眼神再次变得兴奋。
“这天时人和,全都让伯松给占了。”
“这便是商业的规律:强者恒强,弱者恒弱;富者愈富,贫者愈贫!”
“不论江东变得有多富庶,荆州和益州都会以数倍的增长速度,变得比江东更富庶。”
刘备则是提出了新的问题:“若孙权同意给付二十万石粮米,又如何在短时间内运到南郑?”
不拿出具体的措施,今日这门就出不去了。
诸葛乔的“强弱富贫”观念,让诸葛亮和法正陷入了沉思。
“就趁着这个机会,去襄阳城探探亲。”
“如此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只是二十万石粮米,我其实都觉得亏了。”
“计划赶不上变化啊!”
“可限制蜀锦的产量,不仅陛下得不到大量的粮食,也会严重的损害益州豪族的利益。”
“陛下原本只是来南郑坐镇,结果现在又要亲征,不知多少文武会来信反对。”
刘备轻咳两声:“丞相啊,伯松已经加冠,又是大汉的凉州刺史,应当有自己的主见。”
“望陛下谨慎,当以国家大事为重!”
“取关中不可急于一时,伯松虽然鲸吞了凉州,但伪魏的兵马几乎都部署在关中、洛阳、南阳一带。”
出了行宫。
诸葛乔来得很快。
这样的意外,让法正也始料不及。
刘备的大汉,不是鲁国和衡山国这种小国能比的。
两人都是当世的智者,往往只需要听到核心就能举一反三的推演。
刘备这忽然要亲征,那么一应的准备就得以东进武功山为主了。
诸葛乔声音洪亮,语气果敢而坚毅。
“陛下立志于兴复汉室,就不能只专注于解决曹丕和孙权,更要致力于解救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大汉百姓。”
“当时我也没想到,会在凉州遇到马钧这样的奇才!”
然而。
“遥想当年,朕亦曾亲手鞭督邮,念头通达,何等的意气。”
诸葛乔摇头:“当时并未想这么深远。只是想尽可能的让益州的豪族商人去江东购买粮米,增加益州的储备粮。”
“不是陇右羌人对我敬畏如神,而是陇右羌人对大汉的凉州刺史敬畏如神。”
“倘若伯松也同意陛下亲征,我和丞相都不会再反对。”
“伯松不用疲国之计,却反其道而行之,这岂不是在给陛下树立一个更强大的敌人。”
诸葛乔笑道:“陛下器量弘雅,我心甚敬。唯怕刀笔吏,斥责我无礼失仪。”
“若陛下亲征关中,曹丕必会惊惧而无心淮南,这是孙权取淮南的最后机会。”
“蜀锦若不能保值,陛下发行的直百钱就会贬值,一旦直百钱货币体系崩溃,对益州和荆州而言,将是一场灾难!”
“若江东因为曲辕犁而变得富庶,那也是大汉百姓之福。”
似乎是早有所料,诸葛乔将凉州的军政委托给姜维和王连后,就带上霍弋和五十近卫骑兵前往南郑。
刘备见诸葛亮和法正都不同意,不由长叹:“朕今年过六旬了,也不知道还能再活几年。”
法正是最懂刘备的,当听到刘备用曹操那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时,法正就知道劝不动刘备了。
刘备现学现用。
“你看朕,让阿斗监国后,朕未曾干涉过阿斗的政令。”
也难怪刘备兴奋得想要亲征了!
诸葛亮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劝谏道:“陛下,凉州虽然平定,可我等尚未准备好北伐。”
“曹操昔日曾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如今曹丕的重兵几乎都在关中、洛阳和南阳一带,淮南部署的兵力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