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而提前令人在营寨后方深挖池壕,水自北面第一个池引淯水进入,到南面第五个池再排入淯水,保持水的活性。
受限于技术,这个工程诸葛乔花了近一个月,最近才将基础的水池和壕沟挖好,就差引水入池最后一步了。
诸葛乔对刘禅的回答很满意。
刘禅能将这整个净化系统讲清楚,就证明最近是用了心去考察的。
诸葛乔让刘禅随军,并非要让刘禅跟刘备一样可以南征北战。
同时。
诸葛乔也不会让刘禅专程来军中镀镀金。
既然来了军中,见闻就必须有益于刘禅的成长。
张苞虽然有些遗憾,但也知道这净水池对大军的重要性。
曹魏一向凶残。
昔日泗水为之不流,便是有大量的人被杀了抛尸河中,那简直是对整个泗水河畔生态的破坏。
汉末瘟疫频发,很大程度都是因为生态被破坏,引用水源遭到了污染。
军令逐一下达,细致每个将令都要单独嘱咐。
待诸军令下达,众将各自领命而去。
关羽则是留在了帐中,眼中多了几分关切:“伯松,这用兵谨慎虽然没错,但过分细致容易积劳成疾。”
“你这一个月时常废寝忘食,如此操劳,很容易给身体留下隐疾的。”
关羽的关切之言,诸葛乔听在耳中,慰在心里。
诸葛乔笑道:“岳丈良言,我会谨记的。待我拿下宛城,就返家休憩几个月。”
关羽轻叹一声,起身离开。
看着关羽离去的背影,诸葛乔脸上的笑意再次消散。
在统大军之前,诸葛乔不能理解诸葛亮为什么要“事无巨细,咸都决之。”。
自统领大军后,诸葛乔有了认同的想法。
不细不行啊!
似王平、马忠、句扶等久随诸葛乔的,思想上能接受诸葛乔的观念。
其余将士,长久的固化思维很难接受新观念。
譬如诸葛乔要求军中将士必须将水烧开后才能引用,这个军令不仅大部分将士不能理解,连关羽都不能理解。
关羽认为诸葛乔这是在让军中将士染上“贵气”毛病,会削弱军士的战斗力。
后世亦曾有人言“我爷爷以前只喝生水也活了九十六”“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越是干净越是娇气”。
然而,不干不净的饮用水,让多少人吃坏肚子?多少人得了蛔虫病?
更严重的,亦有瘟疫!
作为三军统帅,诸葛乔不会拿军士的性命开玩笑。
昔日曹操在赤壁战败,输了不服气就给孙权写信“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虽说此事真假有待考证,但曹军染病却是事实。
如今汉兵攻势正盛,若因军士染病而退兵,不仅愧对军士的信任,也会让曹真踩着诸葛乔成名。
“诸葛家一脉相承,都是劳碌命啊。”诸葛乔摇头轻叹。
当初劝谏诸葛亮的时候,诸葛乔言辞凿凿;换成诸葛乔自己,也染上了诸葛亮的“坏毛病”。
想到诸葛亮,诸葛乔又想到了关凤和诸葛攀。
骨子里,诸葛乔是个比较传统的人。
只要家中的妻儿心有牵挂,在外苦点累点都没关系。
“在过几月,阿狗就两岁了啊。”
“时间过得可真快!”
想到那个见啥都喊“阿父”的长子,诸葛乔嘴角泛起笑意。
再想到甘心在家当贤妻良母的关凤,诸葛乔的眼中又多了几分愧意。
“曹真,就用你的失败,换大汉几年的安稳!”诸葛乔起身,走向帅帐中悬挂的地图。
地图上有打量的标记,密密麻麻,寻常人都能眼花缭乱。
然而在诸葛乔眼中,却是一个个清晰无比的数据。
三日后。
关兴四将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