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过分的是,他们竟然还可以同样选出状元,榜眼,探花!
并且跟儒家的前三甲拥有同样的含金量!
这样一来岂不是儒家的地位在朝廷甚至在整个大明都被大大地削弱了?
算科,律法,兵法,勉强还算是跟读书人沾个边。
那杂学是什么?
很多人都已经提前了解过了。
就是指工匠!
譬如考察水利,建筑,农具乃至于兵器的打造!
这些人现在的名字叫匠户!
他们的身份何其卑微,怎么可以和读书人地位相同!
岂有此理,真是岂有此理!
然而所有文官都只是在心中愤怒,却最终没有说什么。
当恒中书院彻底击败了天下读书人的时候,这些文官就知道,这场科举改革已经无可避免了。
事实上,今天早朝的奏对,早就提前商量好了。
类似于如今的文件讨论,都是在讨论开始之前就已经定得差不多了。
所谓的讨论都只是一个走流程,讨论过后就可以印发执行了。
关于这次科举考试制度的改革也是如此,朱元璋和朱檀早就讨论过了。
一开始,朱檀还要加入商科的。
这个提议最终被朱元璋否决。
毕竟重农抑商依然是国策,在朱元璋看不到提升商人地位能带来任何好处的前提下,他是绝不会允许将商科列为科举考试科目的。
朱元璋也懒得继续装模作样了。
总之心照不宣的事情,改革就改革!
如此一来,不但朝廷上下可用之人变得多了,不至于满朝都是酸腐的文人。
更关键的是还可以有效阻止这些官员结党营私!
毕竟大家所处的门类都不一样。
你学杂学,他学儒家,还有学律法学算科的!
互相之间说不定都还在鄙视,就更谈不上结党营私了。
毕竟对于老朱这个皇帝来说,大臣可不只是皇帝的帮手,更有可能还是皇帝的对手。
一旦把握不好其中的平衡,大臣就可能反过来制约皇帝!
所以臣子之间的心思越乱越好,斗得越凶越好!
皇帝高高在上,执掌一切才是最完美的状态!
眼看解决了科举考试制度改革的事情。
朱元璋微微一笑,道:“咱在这里公布一件事!稍后六部跟进落实一下!”
话音落下。
所有人都仔细听了起来。
看起来这件事不小,否则怎么会需要整个六部来跟进落实呢?
朱元璋淡淡道:“鲁王朱檀,才智出众,治国之道独具新思。
朕虽尚未深信,然愿给予一试之机!
故决定将山东青州、兖州二郡合并,封于鲁王之地。
其封地内,可随意委派官员、施行律法,兴建工程,税收自理!
此外,赋予其对兖州、青州各处军事卫所之全权。”
话音落下,所有人都惊住了!
除了太子朱标当时在场,早就知道这件事。
其他人几乎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是什么意思?
如果说之前朱元璋分封各地的藩王都只是徒有其名的话。
眼下这个就完完全全是一个国中之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