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想要弄明白一些高级的物理定律,那就得重新去学习基础。</p>
为了拍摄能更加顺畅,钟导特意聘请了一个物理教授坐镇剧组,担任相关指导。</p>
当然,这个教授非常忙,每个星期只会来一次,指导大方向的理论不出差错。</p>
除此之外,钟导还另外聘请了个大学物理老师。</p>
这个老师是随队老师,跟演员一样吃喝都在剧组里,负责答疑这块,专门解决剧组在物理方面遇到的疑惑。</p>
又因为锦梨是主演,电影里涉及了很多物理推导过程,有时为了振奋人心,她扮演的何慧还得上台演讲。</p>
所以锦梨必须得有很多物理经验,这也就导致了,随队老师一有空,就拉着锦梨开小灶。</p>
相当于白捡了个物理老师,给她恶补物理知识!</p>
又一次拍摄物理实验。</p>
这次虽然是群像戏,但徐雯雯跟锦梨的对手戏很多。</p>
童桂娟在测算一项数据时,没有留意其中一项数据的变化,导致仪器出现错误,极有可能会发生爆炸的情况。</p>
关键时刻,何慧站了出来,沉着冷静的让她们一步步排查,确定是哪一步出现问题,再来做出应对方案。</p>
仪器在轰隆隆地发出轰鸣声,听得每个物理学家都心惊胆战,每发出一声轰鸣,她们的身体就跟着狠狠一颤。</p>
何慧排查到了哪项数据出错,立刻对仪器进行调整。</p>
她额头也冒出了细汗,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镇定,调整参数、减压、调低刻度……机器的轰鸣声忽然变小了很多。</p>
等何慧停下了手,机器不再发出警报,恢复正常运转。</p>
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松了口气,包括童桂娟。</p>
忽然就在这时,钟导喊了声“卡!”。</p>
“徐雯雯,锦梨调整好设备后,你第一时间要冲上去将数据记录下来,还愣在那里干什么?”</p>
徐雯雯这时才发现,刚刚她沉浸在了锦梨的表演里,一时之间竟忘了童桂娟的本职工作。</p>
童桂娟同样是一名优秀的物理学家,对物理的痴迷程度不下于何慧。</p>
《筑梦者》虽然是以何慧的视角来展开的,主要描写她伟大的一生,但不代表要掩盖掉其他人的光芒。</p>
制作氢弹这么重大的课题,远远不是一个人就能搞定的,需要优秀的团队齐心协力的合作。</p>
徐雯雯心底微沉,不由看了锦梨一眼,调整好状态补拍刚才没拍完的一幕。</p>
钟导的拍摄习惯偏向长镜头,喜欢一镜到底。</p>
长镜头的拍摄非常考验演员,只要有个演员中途演毁了,那就只能从头来过。</p>
好在钟导对长镜头没什么执念,不要求演员一定要连续将好几幕戏,一次过表现出来。</p>
另外,长镜头的优势就是能让观众更加沉浸式观看,如果遇到演技不错的演员,还能缩短拍摄时间。</p>
短镜头也有其优势,很多电视剧就喜欢用短镜,可以修饰演员演技的不足。</p>
像是很多偶像小生进组拍戏,每天都要跑通告,拍的戏份零零散散的,表情跟动作也做不到位。</p>
但导演还能剪辑出不错的仙侠剧,就是擅用短镜头。</p>
通过镜头的切换扬长避短,同时也能给观众带来更大的信息密度。</p>
不管是长镜还是短镜,都需要把握好度。</p>
太多的长镜头,很容易会让观众看的枯燥,觉得无聊。</p>
太多的短镜头,也容易让观众看的云里雾里,感觉处处都是悬念,不知道说啥。</p>
“卡,过了!”</p>
钟导喊了声,就放下喇叭盯着屏幕,回放刚才的画面。</p>
场务喊人端来了两大盆冰镇西瓜,又是搬来几个超大的风扇,对着导演跟演员吹。</p>
大热天的,为了还原当时的场景,室内都没有安装空调,只有几个老式风扇在吹着。</p>
拍戏的时候,钟导还嫌风扇的风把演员头发吹乱,都不让开。</p>
锦梨啃了口冰镇西瓜,才感觉自己活过来了。</p>
瞄了眼手机,34℃的天气,池塘里的锦鲤都要被煮熟啦!</p>
哪怕有大风扇,但吹出来的也是热风,该热仍然热,只是能把闷热的湿气带走一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