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在报幕结束之后,会场内紧接着就会响起掌声。
……
实际上,由于奖项都是申报制,加上大家作为科研人员,对自己的研究水平多少也有点AC数,因此大多数人来之前,其实就能猜到自己到底拿了什么奖。
然而这一次,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都是直接愣住。
然而,还没等众人的震惊结束。
常浩南了然地点了点头:
这种情况下,常浩南也不可能再说什么。
更何况,仪式也就正式开始了。
而SB101高空台在投入应用之后的几项主要成果——航发测试标准、涡喷14发动机和涡扇9发动机,说起来都跟常浩南脱不开关系。
包括现场报道的记者也是经过千挑万选,保证可靠才能入场,并且宣传材料发表之前还要经过多轮检查。
刘振响在常浩南旁边小声分析道。
但对于农业增产和保障粮食安全的贡献却是实打实的。
常浩南当然知道特等奖并非常设,但之前还真没研究过评奖细则。
因为屏幕上的完成人名单……实在是有点眼熟。
休息厅内的一众人见状纷纷起身,朝外面的大会堂入口走去,在门口排队,等候安全检查——
但是很快,他就在主要完成人的名单里看到了亮点。
主要完成人一共就两个。
每种奖项的二等奖都有十几二十项,如果一个个上去领,那这会开一整天都很悬能开完。
只是在公开报道里面不能出现详细信息。
而一件工具的价值,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工具的人……
毕竟,他参与的几个项目,都不太可能被踢到二等奖的范畴里面。
在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评选中,除了项目本身的技术含量之外,还要考虑成果对于国家的贡献。
但是绝大部分一般层级的,就像歼8C还有涡喷14这种项目,为了给获奖人员足够的荣誉感和参与感,还是会写出来。
“原来如此……”
最先进行的是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万一出个三长两短,那损失可就大了。
“诶,小常你可千万别这么说。”
“所以这几个奖项加在一起,特等奖拢共也没发过几次。”
总算是让有些尬住的气氛恢复了正常。
甚至还不止呢……
常浩南的名字排在第一(第一完成人单独列出),而且出现了两次……
“像是自然科学奖,因为咱国家在自然科学领域的水平比较低,甚至有几年因为实在没有能上台面的成果,连一等奖都破例有过空缺……”
以至于现场出现了一瞬间的冷场。
刘振响赶紧摆了摆手:
“你是第一次参与申报评奖,可能还有所不知。”
好在这个会预计内容极多,为了赶在晚饭之前开完,所以这些冗杂的流程都被尽力压缩,很快就进入了所有人都期待的颁奖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