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发明奖还有特等奖?”
随着主持人的话音落下,刚刚入座的常浩南感觉到旁边的刘振响身体一颤,甚至微微握紧了拳头,眼神也不自觉朝他这边瞟过来。
会场中的一多半目光聚焦在了最后一个系列奖项,也就是自然科学奖的评选委员会主任身上。
实际上,当这个奖项被主持人念出来的时候,现场就已经出现了小小的骚动。
讲到最后,不仅是他,就连下面不少人都流了泪。
刘振响还特别提到了常浩南。
“就是不知道哪个项目能有这么大影响力……”
只能说不愧是从央视找过来的现场主持,专业水平完全没的说。
显然,他的内心并不像表面上那样平淡。
就在常浩南努力跟瞌睡虫作斗争的时候,突然之间再次听到了自己的名字。
因此,刘振响的领奖,基本上应该算是整个仪式的最高潮。
反过来,技术发明奖的评奖委员会,其实也是刚刚颁奖的时候才知道常浩南拿了一个一等……
本来这个场合也不是让你做学术报告的。
而且,考虑到之前杨奉畑的项目里面,第二完成人也是这个常浩南,显然说明此人的关系网盘根错节
“有的,81年的时候,袁老的籼型杂交水稻获得过技术发明特等奖,不过在那之后,应该就再没授予过了……”
所以,在刘振响领完奖之后,他的心情也算是彻底放松下来。
特等奖一样是发一个奖杯和一个奖状,只不过奖状的体积比一二等奖明显更大,刘振响抱在胸前,甚至能稍稍挡住下巴。
只不过,这次的情况确实有点特殊。
常浩南自己从半梦半醒中被突然惊醒。
本来,大家也只是随便想想。
在听到自己名字的那一刹那,已经六十多岁的刘振响整个人精神一振,如同一个孩子般向前挥动了一下拳头,紧接着站起身,向现场故障的人群致意。
“感谢国家科学技术奖评选委员会,把这个殊荣授予给我,另外,就是感谢母校京城航空航天大学,以及恩师杜义山院士对我的培养,以及华夏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在当时前景并不明朗的情况下,提供了宝贵的超算资源……”
从80年代开始钻山沟,到八九十年代之交的军工勒紧裤腰带,到黎明来临时的第一缕曙光,再到高空台投入使用之后的成果。
很快,就有资历比较老的人解释道:
……
修改国军标一事涉及到华夏航空产业发展主导权的斗争,其中牵扯实在太广,因此国防科工委对外的说法一直是由刘振响牵头,并未把常浩南过早暴露出来。
满座哗然!
评奖这种事情,除了看水平以外,肯定还是要考虑资历的。
对于已经评上院士的刘振响来说,这个奖从功利上讲,其实已经没有太多“用处”。
你们总不会也给他评奖了?
又因为这一整天都没怎么好好休息,甚至很快有些昏昏欲睡起来。
“谢谢大家!”
当然,他并没有说明后者与全新国军标之间的关系,只是对他在高空台应用中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
常浩南向场下微微鞠躬,然后拿着奖状和奖杯从另外一边下了台。
“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奖项目是‘影响航空安全的恶劣气候条件预测与防范’!”
面对这种完全跑偏的情况,只用了几秒钟便从手上的一摞手卡中找到了需要的那张,然后重新站到舞台最前方,面向刚刚回过神来的常浩南:
“常浩南同志,我还有一个喜讯要告诉您。”
而常浩南。
却像是来进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