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阅兵空中梯队(4K)
二人之间老熟人一般的交流方式,直接把周围从飞行学院院长到张九江在内的人都给搞得有些摸不着头脑。
猎蝠行动和筑堤行动的具体情况,哪怕在军内也并不是完全公开的。
尤其后者,几乎只有一些传闻而已。
虽然有不少人猜测郑良群的连升两级可能与此有关,但相关细节注定无从得知。
甚至就连有一支“海浪97”舰队想要前来挑衅这件事情本身,都不是所有人都了解。
因此,没有人知道这两个无论年龄还是岗位都看似八竿子打不着关系的人之间,到底是如何认识的。
在刚才这短短几分钟时间里,他便已经发现常浩南对于郑良群的近况似乎并不太清楚。
“得益于军工系统同志们的艰苦努力,我们的空军,正在以一个前所未有的速度实现现代化。”
当然,这也不奇怪。
“那么接下来需要确定的有两件事。”
这个事如果由当事人自己说,一来有自我吹捧之嫌,二来也会搞得比较尴尬。
本来这个事情应该在会议结束之后由飞行学院跟贵航那边对接,不过这年头这种东北到西南的通讯其实还有点复杂,所以他才直接把常浩南带来开会。
毕竟,郑良群去年还专门就如何应用雷达制导导弹进行超视距拦射,给各航空兵部队做过十几场报告。
而常浩南作为一个军工系统的人,很适合给予这个信心。
所以,当常浩南提到歼8C的时候,虽然这也是一种服役不过一年半的新型号,但大家的信心还是建立了起来。
因此,简单自我介绍之后,齐立僮话锋一转,开口道:
然而,就在常浩南已经准备好度过接下来枯燥乏味的三十分钟到一个小时的时候,郑良群的第一句话就直接打了他的脸:
飞行学院的教官不少,但哪些人技术最好大家心里都有数。
这里面不仅仅有技术层面的因素,也要考虑到用户,也就是飞行学院的教官和学员们对于新型号的信心。
那个时候常浩南还只是个在八三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年轻技术人员。
郑良群既然能把这话说出来,就意味着他们应该已经通过考验了。
航校目前有五种当家机型。
根据过去的经验,一种已经装备部队的型号,未必就可靠。
常浩南说着摸了摸下巴:
“贵航那边的试飞员其实还拉出来过更大角度,但正常使用的情况下没必要搞那么极限,90°也够用了。”
而坐在长条形会议桌两侧的飞行学院领导们,反应则比常浩南更大。
常浩南内心一个激灵,登时坐直了身子。
刚重生过来的时候,他遇到这种会议场合,甚至都未必能混到一个桌子旁边的位置。
否则今天也不会是“领导视察”了。
寥寥几句话,已经让飞行学院的一众人对于这个尚未谋面的新型号有了十足的期待。
“您就是常浩南同志?”
齐立僮面对这种情况也是颇有经验。
作为第一批接装歼8C型号的部队领导,郑良群经常要往601所和112厂跑,所以倒是知道不少常浩南后来的丰功伟业。
除了跟在常浩南身后的朱雅丹。
否则不会使用郑将军这么个奇怪的称呼。
待到掌声逐渐平息,郑良群抬手稍微向下压了压,然后继续道:
“第一,确定下来具体的参阅机组,包括五个正选机组和一个备份机组,每个机组需要有一名飞行学员和一名飞行教练员,当然,飞机肯定还是要由教练员操纵。”
这個年月信息传递效率比较慢,很可能郑良群从副师升正师的消息还没扩散开来,正师升副军的令就又下来了。
毕竟这种领导视察结束之后的总结会,都可以想象得到有多无聊……
“但是,军队的现代化不仅仅是装备的现代化,也应该是人员的现代化、思想的现代化,而对于我们空军来说,飞行学员和飞行教练员,就是人员现代化的最主要力量,是航空兵部队的未来。”
但实际却非常有用。
参与国庆阅兵,对于任何一名军人,包括已有战功在身的郑良群来说,都属于无上光荣的一件事。
于是,一道道目光投向了正聚精会神坐着吃瓜的常浩南。
第一次在八三工程的研讨会上坐到杨奉畑侧边首位的时候,他甚至还为此兴奋过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