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一切努力,都是为了不枉此生!
“别装了,赶紧起来,再跟我练一组。”
北体大学的室内训练场跑道边上,文浩对着赖在地上不起来的章培萌不轻不重地踢了一脚,催促他起来继续训练。
冬训的城市虽然在燕京,但具体的训练场地并不是在清华,而是在北体。
一是清华人多眼杂,10月份到清华入学报道之后,练了几次发现总有不相干的人员围观。
二是北体的设施相对比较完善,并且北体的训练馆也是国家队训练基地之一,在这里进行训练各方面都更加便利。
被文浩踢了一脚,章培萌也没有生气,只是他的性子有些散漫惯了,练到最难熬的阶段时总是会想着放弃。
而原时空的“大阪三冠王”泰森·盖伊,在强化了前程能力后完全具备了9秒85以内的硬实力,并且他还是那种越战越强、越强越战的强者性格,绝对是一座难以征服的高峰。
就像是原时空的苏炳天,在前往美国接受先进的训练理念洗礼之前,在遇到兰迪·亨廷顿之前,他难道就没有天赋吗?难道就不努力吗?
不过说实在的,以章培萌的天赋,加上执教能力进化后的黎庆,就算他依然保持着如原时空一般的散漫性子,但进步速度和幅度也必然比原时空更快、更大。
有人会说,天赋决定上限、努力决定下限。
重生之后,天赋似乎有所提升,否则也不可能在激活系统之前,凭借着来自于前世那半吊子不如的理论水平,就拿下全国高中锦标赛冠军、入选广西接力队、镇守第四棒拿下全运会接力金牌。
但直到系统的到来,他才算真正坚定了要成为世界短跑巨星、成为体育传奇的决心。
更不要说那个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将人类速度极限刷新到远超统计学专家预测的黑色闪电,他的出现完全颠覆了人们的认知,也创造了一个让全世界都对短跑空前关注的黄金时代。
章培萌没有搞懂他为什么会发笑,而文浩也没有继续开口解释。
“嗯?”
从冬训展开至今,他虽然和文浩一起进行训练,但强度总和却只有文浩的70%不到,有些力量内容文浩的强度甚至是他的2倍有余。
“今天少练一组,明天少练一组,你自己想想整个冬训下来会少练多少?”
有时候文浩会想,或许这个系统,就是他的“天赋”。
但他却从未见文浩喊过一句累,从未见文浩少练半组内容。
好言难劝该死的鬼。
“恺哥,帮我掐个表,我再跑两组。”
你不还是稳稳的亚洲第一吗?
“文浩。”
人生哪有所谓的标准答案?
“哎呀,无所谓的了。”章培萌小声嘟囔道,“反正多练一点也好、少练一点也罢,国内(同龄里)除了你和梁佳宏之外,都没有人能赢我”
算了,随他去。
文浩对一旁的胡恺唤了一声,便迈步走向了起跑点。
他没办法通过在特定地点或是接触特地的人签到获得奖励,又或者是通过完成系统派发的任务得到提升的灵丹妙药。
也有人会说,天赋同时决定了上限和下限。
而是必须通过训练以及比赛获取潜能值,通过潜能力来对自己的身体属性进行加点。
或许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从未懈怠过任何一次训练,所有的训练任务哪怕再难再累,他也会咬紧牙关将其完成。
尤其是今天下午,黎庆因为有一堂非常重要的课要上,只带着他们练到一半就回了清华,所以他此时就更加不想动弹了。
所以在训练中他一刻都不敢懈怠,就是因为他害怕自己到了那一天,会跟不上时代的脚步。
今天是2007年的1月18日,距离结束多哈亚运会征程已有月余了。
在章培萌看来,文浩的训练强度早已经不是人类能够承受的了,那一项项训练内容后缀里所标注的强度指数,让人看了都会心生胆怯。
有些努力天生就偏离的相对“正确”的方向,因此不管付出多少都难以接近那些远远走在前沿的强者,更不要提超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