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炮!”马祥麟也不管马队过后的灰尘,一待马石头的马队通过,就立刻开炮。
……后金的追赶队伍里。
“轰!”
“轰!轰轰!!”
几声炮响。
阿敏正追得高兴,耳边就响起了大炮开火而独有的声音。
阿敏带着一些惊恐的目光听着这些声音,听这声音,好像是隔着好几里地就开炮了,这是红夷大炮啊!
由于前面几千明朝骑兵踏起了太多的灰尘,遮住了视线,后面根本就没法看清前面的情况,何况还隔着几里地,即便是有人站在那里,也不见得就看得清。直到大炮的轰鸣声,才让后金意识到,可能遭遇明朝援军了。
阿敏心念急闪,知道明朝敢在几里地之外开火,肯定早已瞄准好了,自己的人马太多,有好几千,根本就无法躲,只能硬等炮弹砸下来,至于砸中谁,那只能看运气了,阿敏脸上的汗珠子就下来了,不知道是紧张害怕,还是追得太热。
闪念之间,几声炮弹应声而下,砸在地上。
“啊!……”
“啊!……”
炮弹砸在马队当中,当场开出几条血槽来,不是炮弹的准头有多大,而是后金的人马实在太多了点,想不砸中都难,那些被一下砸死的,还没感觉到什么痛苦,就已经死了,而被打伤的,则痛苦的嚎叫起来。
几里地之外的明军阵地,已经稍稍的显露出身影。
看着地上的几个血槽,阿敏的脸色变得极为难看,多年的军事生涯,让他明白,自己可能是被人故意引到这里来的,前面有明朝的伏兵,冲还是退走?冲的话肯定还要挨炮弹,现在离明朝军阵还有几里地,开炮的都是红夷大炮,就伤了这样多人,要是再近些,佛郎机又会开火,到了那时,怕伤亡会更大。如果明朝还埋伏了大批的伏军该怎么办?到时候如果被缠住,得死多少人?阿敏虽然是一根筋,可打仗的经验却是很丰富,瞬间就明白了自己的处境,脸上的汗,不住的往下流。
退走?说实话,阿敏更不甘心,追了那些明朝骑兵那样久,什么结果也没有,就因为明朝开了几炮就退走,这要是被传出去,他阿敏丢不起那个人,更何况,一遇到明朝大炮开火就退走,对士气的伤害不是一般的大,阿敏犹豫不决了。
“前面什么情况?”阿敏高声喝问一个从前面跑来报告消息的奴才。红夷大炮要很久才开一次火,这一点,阿敏是知道的,既然已经开过一次火了,那么下次开火,还有比较长的一段时间,这个时候,是不用害怕的。
“回主子,前面有明朝的军阵。”一个奴才回答道。
“有多少人?多少大炮?”阿敏又继续问道。
“回主子,大约五六千人步卒,大炮则不知道,怕不少于二十门,刚才就有至少四门红夷大炮开炮,按说,大炮加起来应该有二十门上下……”这个奴才回答道。
“六千人?二十门?”阿敏吃惊的问道,首先吃惊的是居然只有六千人就敢拦他的马队,简直是不知死活,五六千步卒,他只要一个冲锋,就可以冲垮明朝的军阵了,实在是对明朝的大胆感到吃惊,到底是不知道大金的厉害还是自信过头了?更吃惊的是明朝居然还把红夷大炮拉倒野地里打,明朝也太富裕了吧。
“回主子,错不了。”这个奴才肯定的回答道。
正说话着,后金的一些额真,头领聚集到阿敏这里来。
“主子,怎么办?是冲还是避一下?”一个后金额真焦急的问道。
“主子,怎么办?”更多的额真,头领问道。
阿敏脸上的汗还在流,听着这样多的奴才问,阿敏明白,自己必须在第二炮下来之前决定是躲避还是进攻,如果还在这里犹豫,就得白挨一遍炮弹,白白损失人马。
看着阿敏脸上的汗珠子,几个额真也焦急起来,再不决定,又要白挨一遍炮弹了。
“主子,咱们冲吧,这才五六千步卒,咱们只要一个冲锋,就可以打垮明朝人了。”一个比较有信心的额真说道。
“主子,依奴才看,还是先躲避一下,看下情况再说,咱们都不知道明朝有多少伏兵,虽然前面只有五六千,可军阵后面三千骑兵呢,算下来,也有八九千了,也不知道明朝还有多少伏兵……”也有比较谨慎些的,这次出来追人实在是太匆忙了些,心里没什么底。
“主子……”额真部将们在那里争执,阿敏则是脸色阴晴不定的在那里犹豫。
“阿济哈,博尔朗,你们两个领着人马去冲一下试试,其他人,都给我散开,随时准备接应……”阿敏很快就下了命令,按照他的脾气,他早就一马当先,去冲明朝步卒军阵了,可如今事情确实有些蹊跷,即便是他一根筋,也感觉到和往曰的不同了,起码他对那几千明朝骑兵就无能为力,还被人引进了埋伏圈,但是,明显的他不能示弱,更不能返身就跑,这对大金的士气和心理会是一个极大的打击,可能造成曰后见到明军的大炮,习惯姓就躲避,撤退,那以后的仗可就难打了。彪悍的战力,不怕死的冲锋,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中培养起来的,都是拿敌人的鲜血喂养起来的,如果拿失败喂军队,这无疑是军队的毒药。阿敏无法接受躲避,放弃,只能去冲锋,由于红夷大炮的射程太远,他还不能退后找地方躲起来,不然,会和前面冲锋的脱节,无法顾忌到前面骑兵了,在阿敏看来,是好是坏,也就多挨一两炮,前去试探的两个人,很快就会试出明军的虚实,如果明军很容易冲溃,他立刻跟着冲上去收拾残局,如果明军是个硬茬,他立刻就后退,整军再战。
“喳!……”两个人立刻接受命令,准备去冲阵,这两个人,就是刚刚强烈要求冲阵的。
“都散开,别被大炮打着了,机灵点……”阿敏的命令,很快传达开,比较密集的队伍,开始出现变化,逐渐的散开,在这个毫无遮拦的平地里,也只能自求多福。
……稍远处的山坡上,秦良玉正带着人观摩作战的经过。
“总指挥,鞑子果然上钩了。”一个部将喜气洋洋的说道,很明显的,刚刚停顿了一下的鞑子骑兵,分出一只来,开始冲阵了。
“不是说鞑子头目阿敏是一根筋吗?怎么这样小心?才两个甲喇,千把人。”另外一个部将开始不满意鞑子的小心翼翼了,在批评鞑子不够死脑筋。
“也好,千把人先试试水也好,免得一下子被冲破了。”另外一个人则觉得千把人冲阵,刚好可以给新兵一个适应的过程。
……小土坡上的观摩和议论,并不影响步兵方阵里的明朝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