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都等于追着黄文炳喂饭了!</p>
虽说宋江是酒后作诗,问题是你丫还在坐牢呢!</p>
能出来都是戴宗担待!</p>
出来还敢喝醉?</p>
醉了还敢作诗?</p>
作诗还敢署名?</p>
这点儿逼数都没有吗?</p>
就是因为宋江追着喂饭,黄文炳才毫不费力的把宋江跟童谣对上了号。</p>
但是现在黄文炳可就难猜了!</p>
卯金点刀兵,是个“刘”字。</p>
有山即为嵩,是个“高”字。</p>
在不预知谜底的情况下,让黄文炳凭空怎么猜?</p>
他就看明白最后一句:</p>
播乱在山东。</p>
“恩相,小生想到了!”</p>
黄文炳福至心灵的两手一拍:</p>
“恩相,那鲁智深和林冲都对一个白面书生言听计从!</p>
“那个白面书生便是山东口音!</p>
“鲁智深和林冲都是朝廷钦犯!</p>
“他们怕是要追随白面书生在山东造反!</p>
“这便应了这句‘播乱在山东’!”</p>
“当真?”</p>
蔡九知府又问:“纵横三十六作何解?”</p>
黄文炳也不知道,只能信口胡诌:</p>
“或是六六之年,或是六六之数!”</p>
蔡九知府虽然是个酒囊饭袋,却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继续追问:</p>
“卯金点刀兵,有山即为嵩。</p>
“这两句又作何解?”</p>
我特么哪儿知道啊!</p>
黄文炳脸上笑嘻嘻心里妈卖皮:</p>
“卯金点刀兵,应该指的是白面书生!</p>
“他一个白面书生,却能号令鲁智深、林冲这等杀人重犯!</p>
“可不就是‘卯金点刀兵’么?</p>
“有山即为嵩,应该指的是嵩山!</p>
“嵩山就在京畿!</p>
“他们这是要在山东造反,剑指京畿呀!”</p>
不愧是文化人,黄文炳一顿忽悠,当时就把蔡九知府忽悠瘸了!</p>
蔡九知府十分佩服:</p>
“原来如此,通判高见!”</p>
黄文炳很得意!</p>
不过还得谦虚两句,表明是在蔡九知府的英明领导下:</p>
“不敢当不敢当!</p>
“若不是有恩相家书,小生打破头也想不出来!”</p>
蔡九知府很满意:</p>
“多亏你了通判!</p>
“对了,你可知那群贼寇现在何处?”</p>
“恩相容禀!”黄文炳胸有成竹的说:</p>
“小生已经派了仆人跟去,待他回来,一问便知!</p>
“另有一人,乃是江州两院节级戴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