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骥将伞向前移了一些将小丫鬟遮住,微笑问道:“若梅,你在这里作甚?”
马骥立时头大,急忙赔笑道:“娘,我如今要专心读书,这些事还是等两年再考虑罢。”
主仆二人转过影壁,又穿过了主院的垂花门。
马骥如今的武道修为已臻七品“锻骨”境巅峰,肠胃尤其宽大,先前在船上吃的那一砂锅“宋嫂鱼羹”只算前戏,此刻的一顿正餐吃得当真有风卷残云、气吞山河之势。
他这一世的父亲马遥原为当世名将王烈麾下“先锋营”的一名校尉,随王烈在东南沿海一代平息了与“白莲教”勾结作乱的越王李瑀,战功卓著。
柳青在见到儿子时,也立即喜笑颜开,拉着他的手上下打量半晌,有些不满地道,
她先拉着马骥在一张圆桌旁坐下,而后扬声唤道:“青璃,将饭菜送过来罢!”
柳青容亲自动手给马骥盛了满满一碗米饭,又给自己盛了半碗,再夹些菜放在马骥碗中,笑道:“我已有些日子没有下厨,阿骥你尝一尝是否合口味?”
马骥问道:“爹到苏州进货,到如今已有了些日子,是否该回来了?”
马骥在十岁时觉醒前尘,但对于这一世父母的情感也并未有丝毫淡薄,反而在后来的朝夕相处中变得愈发真挚浓厚。
马遥所娶的妻子柳青,本是他军中一位战死袍泽的幼妹。他回乡途中去其家中探望,正遇上柳青父母染病身亡,家财也因替父母治病而耗尽,柳青已准备卖身来安葬父母。
马骥抬眼便看到正房的廊檐下站着一个三十多岁年纪、容貌娟秀的妇人和一个与若梅生得一模一样的小丫鬟,正是母亲柳青和若梅的孪生姊姊若雪。
马骥拿起碗筷,就这碗中的菜肴一口扒了小半碗米饭,一面狼吞虎咽一面含混不清地道:“娘做的饭菜,哪还有不合口味的?”
大凡是做人父母的,到了一定时候总是自然而然承担起催婚的差事。
眼看着儿子渐渐长大又越来越有出息,柳青早将他的终身大事挂在心上,平时母子间不论说什么话题,她总能在三两句间转到这上面来。
若雪和若梅这两个小丫鬟是柳青一年前精心挑选采买安排给马骥的,眼前这个名唤“青璃”的丫鬟则更早一年来到马家,留在她自己身边使用。
柳青嗔笑:“你这张嘴是越来越会哄人,却怎不见给我哄一个儿媳回来!”
柳青感念马遥恩情,又心慕其人品,于是果断倒追比自己年长十多岁的马遥,才成就了这段姻缘。
马遥心灰意冷,索性告了伤病解甲归田,回到老家杭州置办家业娶妻生子,又凭着在军中积累的财物和人脉做起买卖。到如今虽然没有大富大贵,倒也算殷实人家。
马骥闻言,心中登时涌起融融暖意。
柳青习惯地抱怨了一句,却总算暂时放下此事,和马骥相携到了室内,若雪和若梅两个小丫鬟亦步亦趋跟在后面。
随着一声清脆婉转的回应,一个十七八岁年纪、同样作丫鬟装束的清秀女子从外面走了进来,身后跟着两个手捧托盘的仆妇。
“每次都说再等两年,两年之后又两年,一直拖延下去,咱们马家的香烟如何延续?”
“阿骥!”
“见过公子!”
柳青叹了口气道:“我算着日子,应该就在这几天了。其实以咱们家如今的生活,也不须他在外劳苦奔波。我曾劝他就在本地进货,虽然少赚一些,却胜在可以安稳度日。偏他性子孤拐,说什么也不肯答应。”
马骥安慰道:“爹开辟的这几条进货渠道,除了利益关联还有人情往来,也确实不是说放就放得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