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壹帆看书【yifankanshu.cc】 > 其他类型 > 开局少年马空群 > 第229章 既涉名与利,便惹是与非

第229章 既涉名与利,便惹是与非(1 / 2)

第229章既涉名与利,便惹是与非

今天上午的半天,马骥便未再出门,留在家中陪着母亲说些闲话,又重点交代了自己打算传授若梅和若雪武功。

吃过午饭后,他向母亲告了辞,又叮嘱若梅和若雪姐妹用心练习奠基功夫,便携带了母亲亲手收拾的一包换洗衣物出门,先到西湖边坐船行了一段水路,弃舟登岸后又步行一段距离,日落前到了位于西湖南岸、凤凰山以北的万松岭下。

万松岭上原有一座“报恩寺”,后来毁于大唐末年的战乱。

在此之前,这方世界的历史倒是与马骥前两世的世界大致相同,但在大唐之后却转了个方向。

在这方世界,那位“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黄巢攻入长安后并没有骄横失态,依然稳扎稳打地剿灭了大唐的残余势力,一统天下开创大齐三百年天下。

大齐末年,又是一次重现天下烽烟举,城头变幻大王旗的乱世,杭州地界一个名为李赓的少年为生计所迫,邀了十几个自幼相识的伙伴干起了贩卖私盐的杀头买卖,并迅速依靠仿若天授的非凡胆识与头脑,赚到了起家立业的第一桶金。

平心而论,这人的才学确实是有的,但心胸不免有些狭窄。

但马骥心中自有底线,若有朝一日这位沈公子越过这条底线,他也不是没有断其爪牙的勇气和手段。

因世间有武功道法的存在,故此一方势力的强弱除了受土地、人口、兵力、财富等因素影响外,高端战力亦是不可或缺甚至是足以决定胜负存亡的决定因素。

这便不得不说,即使是书院这等所在,也免不了人情世故的渗透,如韩骐这等“学渣”,却能和马骥这“学霸”一路同行步步高升,稳稳占据一个上舍生名额,既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此言一出,登时引得大家纷纷出言附和:

不过如今的“明道堂”与“孔圣殿”一般不轻易开放,平日的教学都在另外开辟的学舍进行。

他端着餐具到了一张空桌子旁坐下开始用饭。

马骥四年前进入“万松书院”,经过入学考核后跳过外舍直入内舍,第一年由内舍升上舍,第二年连过县试、府试、院试三关考取秀才功名,算是一步一个台阶,走的甚是稳重踏实。

这座书院占地超过百亩,主体建筑布局沿用官学“左庙右学”的形制:左边近山处为“孔圣殿”,即原“报恩寺”所在,为崇礼祭祀之所;右侧平坦处为“明道堂”,为传道授业之所。

普天下的枭雄豪杰虽众,却纷纷在李赓的拳势兵锋下或灰飞烟灭,或俯首称臣。

时至今日,大虞国祚已绵延三百年,中间虽也有过几次动荡,国势不复极盛之势,却仍是四夷宾服的天朝上国。

要说“万松书院”的伙食当真不错,米饭是上等白米,菜肴是一荤一素一汤,虽然大锅饭的味道不可能太好,却已远远超出寻常人家的生活水准。

上舍生寝室规定的是两人一间,与马骥同室的自然是交情最好的韩骐。

但民间流传更广的一种说法,是这位武功超凡入圣的帝王已打破天人之限,飞升至传说中的仙界,永获不朽长生。

如今书院有学子三百余。外舍生二百余,分入五个学舍;内舍生八十余,分入三個学舍;上舍生十八人,归入同一学舍。

他眼见得群雄蜂起争鼎逐鹿,纠集千八百人占据一城一县便称孤道寡者层出不穷,自然而然生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野望。

杭州府作为本朝龙兴之地,受重视的程度仅次于京师。经太祖亲自过问之后,才决定在“报恩寺”原址建一座“万松书院”。

马骥在寝室安置带回来的东西时,见到韩骐的床榻和其他物品都保持离开时的样子,便知道其还没有回来。

在速度的加持下,尽管他开始吃饭最晚,又比旁人多吃了一倍以上的饭菜,却依旧和大多数人一起吃完,收拾了餐具随人流出门。

说到最后一句时,他已提高了音量,不理马骥而征询周围众人的意见。

李赓国号为“虞”,定北平为都城,改称“顺天”,在位七十二年后,于百岁高龄无疾而终。

沈聪闻言,心中连连暗骂“狗屎运”,面上却换了一副诚恳之色:“这固然是一件天大好事,却也有一点不妥。龙媒也知玉堂兄虽是位赤诚君子,在学业上却稍稍落后诸位同窗。若是在学政大人面前进退失据,丢得可是咱们‘万松书院’的颜面。依小弟拙见,咱们大家不如一起向山长进言,另择一位品学兼优者与龙媒一起随山长赴宴,不知大家意下如何?”

出了饭堂之后,一个十八九岁年纪、锦衣绣服的青年忽地转回身来,向着走在后面的马骥拱了拱手道:“龙媒你这一次青云在望,我等要提前向你道喜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彼得·潘与辛德瑞拉 华娱之闪耀巨星 万倍返还,我收徒百无禁忌 总裁溺宠闪婚妻 从零开始的触手怪 夏叶的中古店 借种 陈平苏雨琪 我收服了宝可梦 不妙!总裁发现我造谣他不孕不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