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向展开世界的画布,时间恰恰与影响甚远的西方柏拉图式的爱情相符合,是西方爱情文明的发展过程中,现存最早的文献了。
柏拉图式的爱情作为一种观念,影响了一代代的西方人。
“柏拉图式的爱情”又称为“精神恋爱”。这种爱认为肉--体的结合是不纯洁的、是肮脏的,认为爱情和性--欲是相互对立的两种状态。
柏拉图恋爱重视精神的交流,而不是肉--体的欲--望,是一种真爱。
柏拉图推崇的精神恋爱,原上指的是同---性之间的一种真爱,古希腊人认为,同--性--恋的过程更多的是灵--交、神--交,而非-形--交。
柏拉图坚信真正的爱情是一种持之以恒的情感,而惟有时间才是爱情的试金石。惟有超凡脱俗的爱,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西方学者对此也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柏拉图认为爱情能够让人得到升华。
“柏拉图式的爱情”的要旨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柏拉图式的爱情,不是所谓纯粹的精神恋爱――没有任何肉---体接触的纯浪漫情怀,而是指“身体爱--欲与灵魂--爱--欲”的统一,或“身心合一者”。
2、柏拉图式的爱情也强调爱情高于--性--(“爱---欲”高于“快--感”)。
3、柏拉图式的爱情也暗示着---性--与爱情(像“属民的爱若斯”)、爱情与婚姻(像“凭灵魂生--育”;“身体方面的生---育--欲”)、性--与婚姻(像“同性恋爱与异--性婚姻的区别与结合”)的可分离--性(或功能性)。
4、柏拉图式的爱情,又不过是通过爱慕一个又一个美的身体而追求“美本身”(“美的理念”)的一种永无止境的“理想”。
换句强势的语气(口吻)说,柏拉图式的爱情是指,爱情说到底是属于理想世界(“理念世界”)的东西,在现实(世俗)世界中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中国人称柏拉图式的爱情为“精神恋爱”,这种爱情认为肉---体的结合是不纯洁的肮脏的。认为爱情和是相互对立的两种状态,当心灵接受真理的时候。必须屏弃肉---体,这时人的肉--体被罪恶所污染。人要追求真理就必须放弃肉--体。
在今天看来这似乎是难以接受的,这是一种升华,可以理解成这种爱情是柏拉图所向往的真正的“爱情”,是一种持之以恒的爱,一种理想的爱情……
回到中国,开始有爱情时,人的意识是模糊的。直到夏开始的封建社会,这不仅意味着社会的进步,同时意味着封建的枷锁开始套住了人的颈项。春秋战国以后媒约婚姻已经正式确立了,《诗经?齐风》“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
随着制度的发展,禁忌也随之变多。如果说之前还有些“上古遗风”的话,秦朝的中央集权,除了对君对臣的统治,还牵扯到对女子的控制,这种强制和压迫的避开爱情,使得朦胧更加深一层。
到了隋唐。特别是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之治”以后,社会物质文化奢靡之风开始蔓延,最具典型的是帝王的“爱情”。
唐玄宗多年贪--求--美--色,造成了国家的悲哀。也造成了自己与杨玉环的个人爱情悲剧。
不过试想,一个帝王后宫三千,谈何爱情?
中国历史的反反复复、离离合合。到了宋代理学观念的深化人心。男女爱情的禁-忌是越发的多了,女子的裹-脚也是这个时候开始兴起。男女授受不亲。
程朱理学的诸如“饿死是小,失节是大”的种种贞-操观念。体现了“存天理,灭人性”。他在人心理、尊严和自由上都造成某种程度的扭曲。
可以说在封建社会,这也算是禁--欲的一个标准了。
古代和现代的爱情观念,最大的不同在于一个重视结果,一个重视过程。
古代爱情悲剧,一般都是封建制度造成的,作者抒发感情的同时也顺势批判了一下当时的社会统治阶级,这也算是一种反抗吧;要么就是常见的喜剧,“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一婚终身。
所以婚姻在当时应该算是爱情的一个载体,没有婚姻的门面,再伟大的爱情也终归被人唾骂,而为这个爱情所牺牲掉的除了名誉、未来的幸福之外,还有失去性命的可能。
统治者聪明的制定了种种酷刑,来对付在没有婚姻的护栏之下陷入爱情的女子们。
直至清--朝之后,一些有识之士才开始认真思考这种男女不平等的合理性。
到封建社会末期的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就当时的婚姻制度也做了相关的规定,提出“凡是婚姻不论财”这才彻底结束了持续了几千年的买办婚姻,还不忘记发个证明,这已经和现在的结婚证有些相似了。
女-性-享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这也就提供了婚姻真正是为爱情而结合的可能性。
中国历史悠悠千年之长,封建社会的压抑沉重的枷锁,网住人的躯体,却不能遮住人的眼睛。
统治阶级为了深化自己的统治,愚弄压制臣民,制定了条条戒律。爱情是一种在自由交流的条件下才能产生的产物,是精神和相结合的产物。
夏商之前的人们,是母系氏族社会,所有人都没有父姓,惟有一个母亲。没有绝人性的制度,也没有吃人的封建思想的侵害。
乍看下,封建社会真的好似一颗毒瘤,而原始社会则跟现在一样自由、优裕、快乐……其实不然,原始社会社会生产力低下,对于很多天-理-生-理的常识的缺乏,也一样会有很多禁忌,等到人学会了用制度来要求自己和他人的时候,实则社会是进步了。
原始社会没有这么多禁--忌,自从进入封建制就多起来了,那是因为社会结构复杂了。
跳转到现代,人的自由意识增强了,却也多了些灰色的影子。
时间紧凑。现代人生活忙乱,无暇顾及太多的情调、浪漫。社会是个大的转轮,人人都求发展。事事求效率。做任何事情都在时间的预定下,过着规矩但不规范的生活,包括爱情。
现代的人怀疑爱情,就像怀疑周围所有的一切一样。
人的物质条件和从前相比优越多了,自由多了,但是自身却变的脆弱了,变的好猜忌了。
人群居是因为自身能力有限,脱离不了群体;现在单干了,我们该庆幸的是社会发展了。
社会结构复杂以后。人的结构也复杂了,谁让人是适应性的动物呢?
现在的人受到的外在诱惑和以前相比甚至多出几十倍,时时刻刻都应接不暇,人们学会了自我保护,在无时无刻都在自我保护的状态下,怀疑的心态是不可避免的了。
然而,爱情是不分时间和空间的,不是因为社会有了制度才分出不同的爱情,爱情本身就存在。制度只制约了人们的表达方式。
纯真的爱情自古就一直在被人们追寻,一种理想的境界一直被世人所向往。
诚挚交流,坦诚相对,没有欺瞒。没有势力,没有阶级,没有占有。没有分离,没有悲伤……似乎是一种不可能达到的境界。从财产私有化开始。人就是不可能平等的。
爱情是一场战争,战争期间是激烈。战争结束后是平静,能接受平静单调才是爱情最终能长久的最好保障。不同的是战争带来的是利益,而爱情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