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其实很简单,顶层的资源就这么多,一个萝卜一个坑。
说到这里的贾琏停下了,承辉帝沉默了一会才道:“你的心思,朕知道了!”
“回陛下,可以的话,微臣想先去工部观政!”
至于后果,不得而知。
贾琏面带微笑的站在院子内,平静的看着站在门口的宝玉,我就不说话,静静的看着你。
陪几个妹妹呆了半天,一起用的午饭,贾琏才被匆匆找来的贾蓉叫出来。
这个变化从何而起呢?贾赦回去想了好一会才想明白,从贾琏上书房行走开始。仔细算算时间,贾琏上书房行走不过二十日,王家派人回金陵,来回不知道要跑死几匹马呢。
承辉帝表现出来的随意,是从那一日内阁会议之后开始的。贾琏身上国舅爷的标签,看意思是撕不掉了。这么说,贾琏和承辉帝之间,一直在互相观察,互相影响。
贾琏还接受了一个任务,就该事件写一篇评论文。
对于贾琏的婚事准备,贾政作为二叔,根本就不沾边,好像完全消失了一般。本来是婚事准备主力的王夫人,也选择了基本不开口,主办婚事的负责人贾敏当仁不让。
贾琏的回答非常简单明了,承辉帝真就是听懂了。
抱手回礼,贾琏上前来,伸手摸了摸迎春和黛玉的脑袋,感受到探春羡慕的眼神时,干脆也伸手过去,轻轻地搓了几下。还真别说,小姑娘们的脑门,手感真好啊。
书房内只有裘世安一个内侍在伺候着,承辉帝等贾琏见礼后,没提奏折的事情,而是先问一句:“一个月期满了,下一轮观政,你想去哪?”
朝廷科举取士,科举造就了士绅这个阶层。士绅阶层反过来侵蚀朝廷的根基。
赖大面对贾敏的交代,不敢有丝毫的怠慢,毕竟今非昔比了,以前的大房躲在东跨院,有些事情还要求着大管家,那时候的赖大一心讨好贾母和二房。如今的局面,赖大只能求神拜佛,保佑贾琏忘记以前稍显怠慢的事情。
到地方才发现,迎春这里有客人,黛玉正在与迎春对弈,边上还坐着一个年龄与黛玉相仿的小姑娘,看打扮就知道是探春。荣禧堂里的小姐们就这几个,惜春还在哺乳期呢。
工部在历朝历代,那都是干活的人。埋头干活的人,在朝廷里头,想出头太难了。
六部之间是有歧视链的,最顶端的是礼部,最底层的是工部。大周朝至今百年,唯一的从工部尚书进阶内阁的案例,发生在太祖年间,原因是这位尚书在工部期间,先是解决了火枪批量制造,后是组织了修黄河。
贾赦的情绪很快就变得稳定了下来,毕竟贾琏的眼神温度不高。
离开荣禧堂的贾琏想起迎春来了,有日子没去看迎春了,于是便找了过去。
闲暇的时候,承辉帝总喜欢把贾琏叫来聊几句,聊天的过程中,承辉帝总能从贾琏这里,听到一些看似普通实则直指问题本质的观点。
宝玉兴冲冲的跑进来,刚进院子门就站住了,眼睛瞪圆,嘴巴微微张开,却不敢发声。
科举的本质,就是把原本掌握在门阀手里的资源和权利,分给一个个科举产生的【士】的头上。这样的好处是避免基层出现能够威胁皇权的出现,最终目的是稳固皇权。
承辉帝也没想到能扯出这么一大串来了,所以看看贾琏后,言归正传。
婚事的准备,得到了王家的积极响应,一贯懒散的贾赦,在婚事准备期间热情高涨。
这不,贾琏刚下班回家,满面红光的贾赦便杀上门来了。
看完这份奏折后,贾琏叹息一声,最后一班岗你给我整这个?
两个下人听了上前拉开司琪之前,还特意告罪一声:“司琪姑娘,对不住了。”
如果不仔细看,没人注意到贾宝玉的手在微微发抖。
准备期间有大把油水可捞的事情,自然是不用提了,主要是有面子,非常的有面子。
宝玉气的浑身发抖,回头喊道:“你们都聋了瞎了么?还不给我把她拉开!”
凡事有利则有弊,八股取士禁锢思想,导致生产力停滞不前,这就不是皇权考虑的范围了。皇帝要的就是好政权稳固,其他的先放一边再说。在没有外力的威胁之下,当权者是不会主动进行改变的。因为不变,意味着利益不变,改变,这会有利益丢失的风险。
本次内阁会议中派遣使团的消息,次日便出现在《京师民生报》上,第一手消息带来的是巨大的销量,并很快在京师引起热议。
晚一点,贾赦来到荣禧堂,向老太太汇报王家之行的结果,提到王家人的态度时,贾赦忍不住扫了王夫人一眼。还没从丧子之痛中走出来的王夫人,耷拉着脑袋情绪不高。
孙化贞有直接上奏,不需要经过内阁的权利。但这位老先生上任两江之后的第一份奏折,却走的是正常的流程,没有直奏君前。
一个国家的多有问题,从表象上看都是经济问题,再深一点,则是社会资源的分配,最终的本质落在制度和意识形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