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好了组之后。
为了让研发工作顺利进行下去,林云特地用了一上午的时间,讲解方案的流程和具体操作方法。
二十名年轻的科研人员听的津津有味。
“还能这么设计!?”
“我看方案的时候这里看不懂,没想到林院士这么一讲解,瞬间通了!”
“只不过有一点不明白。”
“林院士,我提问!”
“燃料爆燃的时候,所产生的高温状态您怎么解决?”
“根据您所制定的推力大小,再根据所需要的燃料配比,算出燃料爆燃时的最大温度大概在一万摄氏度以上!”
“这种级别的温度,一般材料根本顶不住吧?”
林云指了指方案中关于材料统筹的一页。
“大家可以看一下。”
“我会将燃烧室的材料替换成石墨烯与铼晶硅这两种材料混合而成的特殊材料。”
“能够承受的最大温度在两万摄氏度左右。”
“并且这两种材料的合成材料,冷却的速度也很快。”
“再加上超高压缩液氮冷却循环系统,可以保证轨道发射装置在承受数百万次发射任务之后,对材料的热磨损降到最低。”
年轻的研究人员懵了。
他们就问了一个问题,结果林云将关于温度的一些列问题全都回答了。
经过一上午的学习。
二十名年轻的研究人员对林云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林云虽然年纪很小,但是他的科研水平绝对属于蓝星顶尖的存在!
中午食堂吃饭的时候,林云的科研团队与贾教授和叶教授的科研团队打了个照面。
“呦呵,这不是那些选择林云团队的宝宝们吗?”
“瞬发18000KN的推力,你们也真敢想啊!”
“年轻人,什么经验都没有,上来就挑战高难度,我看你们是不知天高地厚!”
这些年轻的科研人员本来就在科研所的话语权很弱。
平时有些自己的想法,也会被这些所谓的前辈给拒绝。
整个滇南研究所成了排资论辈的地方。
他们早就想打破这样的局面。
这次加入林院士的团队,就是为了让这些自认为资历高就是权威的研究人员明白,科学研究不论年龄和资历。
“别管他们了,等他们失败之后就会明白,他们的想法有多幼稚。”
……
轨道发射装置的研究和制作正式开始!
郑所长提前联系滇南政府,在接近赤道的维度位置一共搭建了十座临时工作棚。
工作棚的规格对标研究所。
林云和贾教授他们现在还在研究所。
他们现在比拼的,是轨道发射装置的样本。
完整版的轨道发射装置几乎可以称之为庞然大物。
所以不可能在研究所制造完再拉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