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道:“你怎知段青山不及吴长寿?”
郑四海道:“我见过段青山,吴长寿则是根据传闻。”
上清道:“还有呢?”
郑四海道:“还有直觉!”
上清道:“我也是根据直觉,吴长寿一剑七空,我即便将他的剑法与剑速想到极限,料来也敌不过叶礼凡!”
郑四海道:“那么,叶礼凡和你相比如何?”
上清笑了笑,并没有回答。
郑四海又换个问题:“据你所估,叶礼凡胜吴长寿多少?”
上清道:“一点。”
郑四海道:“一点是多少?”
上清道:“一点就是,不多,也不少。”
郑四海道:“比如?”
上清道:“一个人若是略胜对方少许,少许,少得看不出,那对方发挥超常,或他自己发挥失常,他便会败阵!”
郑四海道:“然后呢?”
上清道:“胜出一点,就是吴长寿发挥超常,或叶礼凡发挥失常,吴长寿都胜不了他。”
郑四海道:“很好,那么如果吴长寿的十三太保同上助阵呢?”
上清道:“不用十三个人同时上,有一个舵主能和吴长寿配合紧密,叶礼凡便不敌!”
郑四海道:“那就对了!有人相助吴长德,那他便有胜算!”
上清道:“不对!”
郑四海道:“为何?”
上清道:“第一,吴长寿和十三太保同时上阵,如果配合得体,我也不能抵挡!”
郑四海道:“这么说,叶礼凡更不能抵挡?你是比叶礼凡强啰!”
上清还是没有回答。
郑四海又问道:“你是说,我问你‘吴长寿和十三太保同时上阵’,这句话本身就很幼稚,是么?没有人能让他们同时出手,是么?”
上清道:“不是!”
郑四海道:“嗯,你刚才说‘吴长寿和十三太保同时上阵,如果配合得体,我也不能抵挡’,你语气上强调‘如果配合得体’六个字,那就是说他们若是不能配合完善,也就胜你不过。那么,事实呢?”
上清道:“什么事实?”
郑四海道:“事实就是,吴长寿和十三太保并不能配合紧密,试问十三个人哪能同时围在你身周?就是挤,只怕也挤不下。能紧贴着你的最多不过六个人,再多的人也只能在外围!”
上清没有回答,但点了点头,对于这句话,他不得不承认。只要是围攻一人,敌人再多,能贴近他的也不过六七人。
郑四海接着道:“很好,祁风寨众高手就算齐齐上阵,也敌你不过,这一点我说对了,你说错了!”
上清一笑置之,也不否认。
郑四海问道:“第二个不对是什么?”
上清道:“叶礼凡死于一月前,那个时候,吴长寿至少有四名舵主在外地作案。”
郑四海道:“还有剩下的九名舵主呢?”
上清道:“当时吴长德不在蜀中。”
郑四海道:“为何?”
上清道:“因为吴长德拦截你的ri期与叶礼凡死亡ri期相距不过十天,他当时若是身在蜀中,便没有必要长途跋涉地赶往苏州去拦截你的镖银,即便他赶到了,体力受损,又如何是你对手?”
郑四海点了点头,听上清接着说。
上清道:“吴长寿还有八名舵主可跟随他前往。但叶礼凡有门人弟子四十余名,即便不及祁风寨各舵主,但必能对其有所阻拦,就算只能阻挡一时,叶礼凡也不会瞬间落败。而祁风寨那八名舵主并非一流身手,要进入叶府而不惊动旁人绝非易事。但叶礼凡府中的子弟却没看到任何人的身影!”
郑四海道:“所以说?”
上清道:“所以说那八名舵主并没有跟过去。”
郑四海道:“难道叶礼凡是被暗杀的?”
上清道:“决计不是!当时叶家弟子听闻叶礼凡卧室外有打斗声,便起身前往,赶到当地时,却发现叶礼凡面部、前胸、腹部均遭重拳所创,且伤处甚多。有多处骨折,尤其面部及颅部骨折甚重,创及脑内,不治身亡。由伤处可见,叶礼凡均是正面受创,因此可断定,他并非遭遇偷袭。”
郑四海道:“叶礼凡最jing通什么兵器?”
上清道:“长剑。”
郑四海道:“他当时拿剑了么?”
上清道:“拿了。”
郑四海道:“他这样的高手持有擅长兵器,尚为人所害,对方可不知是什么样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