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355章 老李被坑了(6 / 7)

今天领导来,他敢肯定,绝对不是来表彰或者道歉的。

他是万万没想到啊,不仅表彰和道歉没有,还被“诈骗”了!

来的领导有很多,呼呼啦啦带级别的得有好几位。

带队的是一机部主管工业生产的于主任,态度很是随和。

调研团队在李怀德等一众厂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轧钢厂的轧钢车间、实验车间、联合工厂以及项目管理办公室。

在项目管理办公室,经贸办的副主任李学武给调研团队详细讲解了轧钢厂今年的新开项目,以及工业发展战略实施方案。

随后,在主办公楼三楼大会议室,由李怀德主持召开了轧钢厂工业发展座谈会。

参会的一机部领导们分别就刚刚参观的内容,以及从工业部的角度对所质疑的关键进行了提问。

李学武和景玉农都是经贸办的副主任,所以在会上是回答问题的主力。

他负责业务和项目管理,景玉农负责财政和人事管理,从多角度,全方面地给来访领导做了项目相关的解答。

当然了,谷维洁也在现场,就调研团所提出的组织相关问题也给出了专业的回答。

于主任的脸上一直保持着微笑,尤其是当看见轧钢厂干部在回答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团结和专业。

其实他不知道,回答问题的这几个人是团结的,不团结的那部分没得着回答的机会。

当然了,这种场合下,就是在场的程开元也不敢胡诌,否则不用李怀德收拾他,就是上面的领导都不会放过他。

座谈会讨论的很激烈,基本上所有来访领导都提出了问题。

最后是于主任提了两个同汽车工业相关的问题,一个是汽车制造厂选址,一个是外来技术引进。

李学武先是从轧钢厂在京城的技术产业升级和布局调整开始说,特别提到了重工业未来不适合京城经济圈发展的问题。

随后又以轧钢厂在钢城的工业基础为前提条件,讲到了交通、原材料、汽车零部件供应链等方面的便捷条件。

景玉农先是就羊城交易会汽车工业技术相关的合作做了汇报,随后又介绍了日商在京的商业会谈契机等等。

于主任很显然是比较关注轧钢厂的重工业产业发展的,顺着李学武的回答,提到了工业重心迁移的问题。

他表示,国家在京城地区,乃至是华北地区重工业产业排布是需要轧钢厂留在本地的。

尤其是当前其他工业部门正面临着产业布局调整,东北地区的工厂是要往外搬的,轧钢厂如此行事,其实是违背了上面的战略意图的。

李怀德斟酌了一下,主动站出来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回答。

他并没有顶着领导的话,以及领导所提到的政策来回答,而是以轧钢厂自身发展需要的角度出发。

首先阐述了轧钢厂目前在轧钢工业的技术和设备等层面落后的局面。

提出了要么上面拿钱革新技术和设备,要么自我拯救,自我变革创新求生存。

其次讲到了轧钢厂所在地区的未来发展格局,讲到了李学武跟他提过无数次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意义,包括对于城市未来发展的预测。

提出了要么上面给批永久工业用地,并且保证不会以交通、电力、环境等方面进行束约。

最有以多方贸易和技术设备引进为核心思想,讲到了轧钢厂以创新换技术,以空间换时间。

李怀德结合刚刚景玉农所提到的羊城交易会上,国外商人对于国产重型工业设备的鄙视,提出了自力更生,自信自强的口号。

阐述完这些理由过后,李怀德还强调,轧钢工业转移是需要时间的,且是不间断生产和计划任务的。

钢城轧钢厂的投资建设和设备技术革新至少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试生产运行也至少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

李怀德承诺,在未来五年之内,京城轧钢厂的锅炉不会停机,轧钢工业迁移,恰恰是为了更好的发展轻工业。

于主任对于轧钢厂的发展规划之详细,战略意图之明确,显然是有所感触的。

点了李学武着重问了几个关于联合生产和食品工业等项目的发展规划和重点目标,这才重新露出了微笑。

他先是夸了夸轧钢厂在羊城交易会上的表现,以及这种勇于突破、创新的工作思路。

李学武听惯了质疑,冷不丁的听领导夸奖还是有些不习惯。

不习惯的还不止他一个,谷维洁同景玉农对视了一眼,齐齐的把目光对准了李怀德。

李怀德也是微微一动眉毛,他坐在领导身边,没有表现出大的动作,可还是察觉出了不对。

果然,于主任在夸了一大通轧钢厂之后,便提到了京城以及京城周边所在的困难企业。

特别点名了几个机械厂和零部件生产工厂,讲这些工厂成立的历史原因,又讲这些工厂管理者的思维缺陷。

反正那意思就很明显了,今天不是来调研的,倒像是来讨钱的。

李学武从办公秘书分发下来的资料中了解到,于主任所提到的这些困难企业,多是造车失败的实验产物。

并不是大跨步时期有这么多的企业成立造车,而是各重工业工厂盲目自信,匆匆上马的汽车制造项目。

七八年下来,钱没少砸,有的造出车来了,有的没造出来。

造出来的汽车要么有缺陷,要么无法批量生产,总有先天疾病。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华娱:从小导演开始 两A相逢必有一O 叶辰夏若雪 非正常女天师 我去修仙咯 龙头 超时空交易,开局交易一吨黄金 重生80,从狩猎林海雪原开始! 重生82:从上山挖宝开始致富 登对